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学术争鸣:OGTT后1 h血糖诊断糖尿病靠谱吗?

2024-05-0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参与投票 ↑↑


日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立场声明提出,OGTT 1小时血糖可作为诊断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T2D)的标准(点击查看原文)

该声明一经发布,迅速引起了广泛的热烈讨论和关注。按照现有的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超过1.4亿,如果再将诊断切点前置,那么背后潜在的人群恐慌、临床压力以及卫生资源挑战等问题可想而知。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陈莉明教授常宝成教授,通过专业视角,深入探讨该声明的科学基础、临床意义以及对我国糖尿病管理策略的影响。



常宝成教授


当前糖尿病诊断标准采取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主要基于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OGTT 2小时血糖超过11.1 mmol/L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大幅增加。


另外,OGTT 2小时血糖明显升高也提示机体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受损,第二时相高峰延迟,分泌相对不足。


图片


IDF声明提出OGTT 1小时血糖≥11.6 mmol/L这一标准,目前支持的理由包括:OGTT既然检测了5个时间点(0 h、0.5 h、1 h、2 h、3 h)的血糖变化,那么1小时血糖的变化应该予以关注。既往很多专家认为至少应将OGTT 1小时血糖视为随机血糖看待,这也符合现有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血糖≥11.1 mmol/L)。


但是依据OGTT 1小时血糖≥11.6 mmol/L即诊断糖尿病,也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论证。

01

正常情况下,糖负荷后血糖一般在1 h达到峰值,但是既往关于OGTT 1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所以将OGTT 1小时血糖≥11.6 mmol/L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依据是否充分?这个切点值(11.6 mmol/L)是如何确定的?

02

OGTT 1小时血糖≥11.6 mmol/L对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值得关注。

03

OGTT本身可重复性差,操作规范与否对血糖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因此临床上也需要与其他指标(如HbA1c)结合才能诊断。





当然,IDF声明提出的这一标准也值得关注,可以作为筛选高危人群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并给予早期干预。


图片



陈莉明教授


我们对OGTT 1小时血糖并不陌生,它是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指标之一。


IDF提出该标准,主要是因为无论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还是糖尿病诊断中,现有诊断标准尚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且OGTT 1小时血糖与β细胞早时相分泌关系更密切,因此增加OGTT 1小时血糖的测定,有益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从便捷性的角度考虑,OGTT 1小时血糖可能不如HbA1c,因为后者不需要糖负荷,也不受进餐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一个新指标,我们应客观判断,并积极开展更多相关研究,提供更多证据。例如:

  • OGTT 1小时血糖的切点在不同人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 对基于该标准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是否同样有效?

  • 此外,OGTT 1小时血糖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体而言,OGTT 1小时血糖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的合理性,还需要相关的临床研究加以佐证。


专家简介


图片
陈莉明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海河学者、天津名医、天津高校领军人才、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IDF-WPR执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内分泌与代谢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和《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委。


图片
常宝成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

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留学日本京都大学。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慢病重大专项等课题11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2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等11部。2次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津门医学英才、天津名医等称号。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夏天  整理

常宝成教授  陈莉明教授  审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