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维来有你 抗纤有道——PPF诊治大家坛 | 科主任论坛上海站 圆满召开!

2024-04-30作者:小奇资讯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疾病,其诊治过程经常涉及多个学科,规范化诊疗面临着诸多挑战。因其诊治难度较高,ILD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 (PF-ILD)或进展性肺纤维化(PPF)可危及患者生命,疾病负担重,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前,医保内缺乏对症治疗药物,无法针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尼达尼布是全球首个PPF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地使用药物,此次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创新靶向药物的可及性将进一步提高,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将极大推动PPF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帮助更多的患者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交流PPF诊疗的最新进展,助力临床医生及时了解PPF最新前沿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发起“维来有你 抗纤有道 PPF诊治大家坛 ”系列会议。聚焦PPF最新研究进展,碰撞诊疗新思路,展望PPF治疗未来发展,不断优化PPF的治疗策略,提高国内医疗机构PPF诊疗水平,共谋PPF癌诊疗之路。

2024年4月21日,维来有你 抗纤有道——PPF诊治大家坛会议在上海圆满召开。会议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蒋捍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领域内顶尖专家们共同探讨了ILD的学术进展、规范化诊疗以及MDT和患者管理等热点话题。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蒋捍东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曹卫军教授为会议致辞。


宋致辞.png

宋元林教授强调了间质性肺病在呼吸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提到了该领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药物不多,但对诊疗水平的体现非常关键。对于间质性肺病的诊治中心的建设,表达了发展和探讨的期待。


蒋致辞.png

蒋捍东教授在致辞中特别指出了间质病作为会议的偏重点。强调了间质病作为小众学科需要各位主任的支持和扶持,并对目前胸科医院李主任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表达了对上海间质病发展的美好愿景。


曹致辞.png

曹卫军教授在发言提到了医院专科能力评价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她指出间质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疾病,考验着呼吸科医生的综合能力,从诊疗到随访再到康复,都需要呼吸科医生的全面努力。


前沿进展 精准诊疗


高讲1.png

大会第一篇章,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高永华教授就《支扩特征性症状驱动的精准化诊疗》做了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治疗目标集中在改善症状、减少感染加重、降低住院率、提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策略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特别是吸入抗生素和黏液活化药物如甘露醇,主要针对咳嗽和咳痰症状有改善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急性加重的风险,而症状的改善可能有助于减少急性加重。然而,由于症状的多样性,吸入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在统计学上可能不显著,但对特定症状有实际改善。未来的研究需要更精准的症状评估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以实现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娄讲2.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娄月妍教授详细汇报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PPF)的最新学术进展,特别是基于2022年4月份美国胸科学会(ATS)发布的指南更新。指出新指南对PPF的定义更为明确,强调了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的重要性,并限定了一年内观察时间,使诊断更为客观和及时。同时,讨论了IPF的分类,排除了IPF可能进展为PPF的疾病,如CTD-ILD和过敏性肺炎,并强调PPF是疾病进程而非独立诊断。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在IPF诊断中的作用被加强,尤其是对于UIP的诊断效能。冷冻肺活检被提出作为外科肺活检的替代方法,尽管推荐级别较低,但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其推荐级别可能会提高。娄教授还提到了纤维化型过敏性肺炎(FHP)与IPF的诊断鉴别存在难度,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此外,2023年SCI发布的CTD相关ILD指南对筛查、监测和治疗进行了细分推荐,强调了早期评估和筛查的重要性。治疗方案方面,新指南对不同疾病相关的ILD治疗推荐进行了更新,如对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的ILD,尼达尼布和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推荐。文稿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在ILD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深度学习和分析大量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方面显示出潜力。最后总结了2022年ATS关于IPF和PPF的指南更新,以及2023年SCI CTD-ILD指南的更新推荐,并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第一篇章的专家共话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李向阳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揭志军教授共同展开深入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敏教授主持。

李向阳.png

李向阳教授强调了间质性疾病(ILD)的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指出目前尚无非常明确的方法。提到多学科团队(MDT)在ILD治疗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影像、病理和风湿科的合作。讨论了抗纤维化治疗的时机和重要性,强调了根据最新指南进行早期筛查和治疗的必要性。认为人工智能(AI)在影像学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但最终判断仍需专业医生。


27d3e13de7d463ea0ad5a39802f55b9.jpg

唐昊教授讨论了ILD诊断的难点,特别是在病理和影像学方面存在的挑战。强调了MDT在提高综合医院呼吸科诊治ILD水平中的作用,提出呼吸科应牵头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提出了对病理科和放射科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更专业地参与ILD的诊断和治疗。强调了呼吸科在ILD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包括感染鉴别、影像学解读、气管镜操作和危重症救治。


ddfb8f650ed6444f7c3ad13acdf7409.jpg

揭志军教授提到了病毒感染在支扩急性加重中的作用,以及病毒在ILD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价值。讨论了在基层医院中ILD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包括对病理诊断的挑战和治疗的侧重。提出了对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发生情况的研究建议,以更好地理解疾病发展和相关因素。


深入探讨 规范诊疗


朱晓萍.png

大会第二篇章,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朱晓萍教授分享了ILD-MDT规范化平台建设的内容。深入探讨了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多学科团队(MDT)规范化平台搭建的重要性和实践。首先强调了ILD领域的挑战性和机遇,指出MDT在提高ILD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中的核心作用。提到了ILD分类中的诊断难题,如CTD-ILD、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机化性肺炎和肉芽肿性疾病等,并讨论了现有活检技术和病理诊断的局限性。通过具体病例,展示了MDT如何显著改变诊断结果,特别是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LD的识别上。同时提到了专家共识和指南对于指导MDT的重要作用,以及ILD与其他疾病如风湿科疾病的鉴别诊断。讲者进一步强调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与顶尖专家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持续教育和改进MDT实践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MDTILD诊治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为了提升医院整体的疑难疾病诊治水平,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临床研究和多学科合作能力。


李锋.pn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锋教授分享了ILD患者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全面探讨了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策略,涵盖了诊断、评估、治疗和长期管理等关键方面。首先强调了病史询问在ILD诊断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无法进行活检的患者,同时指出了家族史和遗传倾向在某些ILD中的关键作用。在治疗方面,讨论了抗纤维化治疗的适用性,强调治疗决策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影像学和肺功能的变化。长期管理的重点在于患者教育、生活方式调整、疾病监测和营养关注,以及使用血氧饱和度仪来指导氧疗。同时提到了ILD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和肺部感染,以及早期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在ILD管理中的作用被认为同样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肺康复被视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呼吸训练和体育活动。药物治疗策略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对生物制剂治疗ILD的探索。对于重症患者,肺移植是一个选项,但李教授指出了其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强调了个性化治疗和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在ILD治疗中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方法的重要性。


张静.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静教授就慢阻肺吸入治疗及研究进展的内容展开介绍。深入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的吸入治疗及其研究进展。首先强调了吸入治疗在慢性气道疾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指出吸入治疗在肺结核、感染性疾病、肺癌等肺部疾病,以及糖尿病、抑郁症等肺外疾病的潜在应用前景。讨论了吸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概念,包括药物从装置释放到达到治疗部位并结合靶点的整个过程。探讨了吸入器研发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以提高治疗效果,包括深吸气、控制吸气流速等技巧。分享了在疫情期间进行的临床研究,以及如何使用客观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吸气能力,包括使用特殊装置来模拟不同吸入器的阻力。讨论了慢阻肺急性加重后患者吸气能力下降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吸入治疗来降低再次急性加重的风险。最后总结了吸入治疗在慢阻肺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正确评估和提高患者的吸入能力,以及个性化选择吸入器的必要性,并展望了吸入治疗在未来的应用,包括支扩症和晚期慢阻肺患者的吸入抗生素治疗。


在本篇章的专家共话环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徐镶怀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程齐俭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共同展开深入探讨。


a326f69dc4e18b6b076a2b3a66f9785.jpg

徐镶怀教授提到了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并认为这将是未来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他强调了临床病理诊断(CPR)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他们医院在病理和影像学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他们的弱项。同时提到了他们团队如何通过多学科团队(MDT)合作来提高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能力,包括每周的病例讨论和与风湿免疫科的合作。


72445ba6b3a57ceaff3468d1844be12.jpg

程齐俭教授表达了对慢阻肺和哮喘治疗的信心,但也指出了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挑战。她强调了作为MDT主导的重要性,并提出需要明确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支持来提升诊疗能力。同时提到了对吸入治疗共识的了解,并表示将认真学习以提升临床实践。


徐金富.png

徐金富教授讨论了间质性肺病的诊断难题和治疗进展,指出了临床中存在的误诊问题和治疗上的误区。他提到了新药物的研发情况,包括针对中性粒细胞炎症的DPP1抑制剂和KTC抑制剂,以及吸入治疗的新动向。同时强调了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未来间质性肺病治疗的新方案表示乐观。

会议最后,宋元林教授、蒋捍东教授和徐金富教授共同为大会进行总结。宋元林教授肯定了会议的讨论环节内容,提出应该让年轻医生参与会议,以便于他们能够学习并参与到观点的讨论中去。建议讨论应该围绕病例、治疗方案、国内外指南的差异以及临床研究的设计。


蒋捍东教授表示,多学科团队(MDT)在间质性肺病治疗中的作用异常重要, MDT建设应根据医院情况进行多元化发展,并强调了呼吸科在MDT中的主导作用。指出了临床试验中病例被驳回的问题,强调了MDT团队对疾病认知的重要性。对间质性肺病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法表示乐观,并期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


徐金富教授表示会议内容丰富,感谢了参与讨论的专家们并期望在他们的带领下,间质性肺病的诊疗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同心合力,并肩而行,期待下一场维来有你 抗纤有道——PPF诊治大家坛 | 科主任论坛与各位专家、同道再会!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