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社会决定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因素对中国成人死亡率的影响 | 内分泌临床研究展播

2025-03-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社会决定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因素对中国成人死亡率的影响

发表期刊:《细胞医学报道》[Cell Reports Medicine,IF(2023):11.7]

主要通讯作者:王卫庆、毕宇芳
第一作者:陆洁莉、李勉、何江、徐瑜、郑睿智、郑捷、秦贵军、秦映芬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推荐理由


该研究提供了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证据,支持制定多层面的公共卫生政策,以控制整体人群中的代谢风险因素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癌症死亡率,解决男性的烟草使用和不健康饮食问题,并增加妇女的教育机会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策略有助于改善人口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


研究解读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在中国迅速上升,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据估计,2019年中国共有1070万人死亡,其中4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70万人死于癌症。

识别可预防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因素,有助于在类似中国这样经历快速经济增长的国家中,制定疾病谱改变过程中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此外,考虑到男性和女性在风险因素分布和对健康结果贡献上的差异,迫切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

为了探讨可改变危险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的中国心血管代谢和恶性肿瘤队列(4C)研究于2011-2012年在中国20个研究中心的4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开展基线调查,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风险因素,并于2021年进行了随访,采集心血管疾病、癌症、全因死亡等结局事件。该研究旨在量化17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6种社会决定因素[社区层面:较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较高的环境颗粒物(PM2.5)污染;个体层面:教育,婚姻,独居,抑郁,5种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睡眠)和6种代谢风险因素(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LDL-C、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单独和整体贡献,并分别在整体人群以及不同性别中进行分析。

研究团队选取4C研究中174004例基线无心血管病和癌症病史的人群,开展10年随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72.2%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造成。

归因分析显示,17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共解释了64.8%的全因死亡、77.4%的心血管死亡和44.8%的癌症死亡。其中,低教育水平是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而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考虑到性别差异,社会决定因素(如低教育水平)在女性中是主要的死亡风险因素,而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健康饮食)在男性中则是主要的死亡风险因素。此外,使用不同的归因风险计算模型,社区层面的危险因素如低GDP和PM2.5污染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分别为7.8%和4.3%。


作者简介


王卫庆.jpg
王卫庆教授
通讯作者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杂志副主编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在内分泌肿瘤与代谢性疾病诊治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JAMA,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研究论文500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5项

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毕宇芳教授.jpg
毕宇芳
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致力于 2 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环境与遗传风险因素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61 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


团队简介


瑞金团队.jpg

历经六十年、在五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瑞金内分泌”已成为品质的象征,书写了瑞金医院乃至中国内分泌代谢学科的许多个第一和首创,荣获上海市质量奖金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连续14年居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内分泌)首位。瑞金内分泌医、教、研齐头并进,编写了医疗行业第一部质量管理著作,创刊两本内分泌行业重要期刊,在《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700余篇,4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0c7d83eb33280f5395cb60023dcbd130.png


ecca3439cf54b73a3b4f3be8cdbbd1c7.png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