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室附壁血栓,新型抗凝药效果如何?

2023-01-2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点击进入专题

心室附壁血栓的治疗,既往指南推荐多集中于华法林,近年来国外指南中推荐新型抗凝药(NOAC)可作为替代治疗,那么应用新型抗凝药的效果如何?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梁岩、杨晴等通过分析2010年~2019年599例心室附壁血栓病历资料后发现:

新型抗凝药引入临床后,提高了临床医师对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抗凝比例,而且短期(6周)随访血栓的消退率增加。

这项研究中,阜外医院于2013年7月引入利伐沙班,同年9月引入达比加群酯。就此,599例患者中237例为新型抗凝药引入临床前的患者,362例为引入临床后的患者。

研究显示,总体599例患者,298例(49.7%)患者出院时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

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发现,临床引入新型抗凝药后较引入前的口服抗凝药比例明显上升(35.9%对58.8%)。

随访12周,对有影像学资料的264例患者(61.4%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线数据与血栓转归分析显示,143例(54.2%)患者的心室附壁血栓完全消退。

分层分析发现,应用华法林者有60.2%血栓消退新型抗凝药达到了81.2%,而未用口服抗凝药者仅39.0%(P<0.001)。

6周随访时,新型抗凝药引入后组发生血栓消退的概率是新型抗凝药引入前组的2.46倍,1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访12周,新型抗凝药引入后组较新型抗凝药引入前组血栓消退时间(46.0 d对57.0 d)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心室附壁血栓的形成常和心功能下降、室壁运动不协调相关,该研究中的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其次是扩张型心肌病,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研究中口服抗凝比例在上升,但未用任何抗凝药的比例仍然高(>25%)。

就华法林与新型抗凝药对于心室附壁血栓疗效的比较,多项Meta分析表明,新型抗凝药和华法林用于治疗左心室附壁血栓在血栓消退、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目前指南推荐,具有栓塞高风险的患者根据出血和脑卒中风险评估可短期联合抗凝加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该研究中,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19.2%,其中1种抗凝药联合2种抗血小板药的比例为10.5%。

研究者表示,随着更多国产新型抗凝药的研发上市,新型抗凝药的应用比例有望进一步扩大,期待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来验证新型抗凝药对于心室附壁血栓的治疗前景。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