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口咽念珠菌病(OPC)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口角开裂发红、口干、口腔黏膜烧灼感及疼痛等;有时累及舌至声带,表现为口内有棉花样的发粘感,或味觉改变/丧失。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不适感。HIV感染者合并食道受累时,称为食道念珠菌病或念珠菌性食道炎,表现为吞咽困难。
根据临床表现和起病时间,OPC一般可分为急性表现、慢性表现和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综合征,上述多种表现可同时出现。
包括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和急性红斑性念珠菌病,其中以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最常见。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亦称"鹅口疮"。通常表现为遍布口腔黏膜的,由口腔黏膜脱落的上皮细胞、免疫细胞,以及酵母菌和菌丝组成的多灶性、凝乳黄白色斑块,轻轻刮擦可去除,残留其下的红色侵蚀性的基底。
急性红斑性念珠菌病
亦称"抗生素口腔溃疡",由接受广谱抗生素后口腔微生物菌群失衡导致。或者使用类固醇治疗,特别是局部吸入治疗,也可导致口咽部局部免疫抑制,引起念珠菌过度生长。急性红斑性念珠菌病表现为口腔疼痛伴局部发红的黏膜病变。停止抗生素治疗可恢复,部分轻症者无须干预可自行好转。
主要包括慢性红斑萎缩性念珠菌病、口角炎及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等类型。
慢性红斑萎缩性念珠菌病
常由急性红斑性念珠菌病发展而来。最常见的形式是念珠菌相关的义齿口炎,表现为承载义齿的腭黏膜红斑。义齿不卫生、佩戴不合适或持续佩戴是慢性红斑萎缩性念珠菌病的高危因素。
口角炎
也称为"角唇炎",累及单侧或双侧口唇。表现为嘴角或接合处的红斑、浸渍、裂隙、结痂或其组合表现。
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
也称为"念珠菌性白斑病",在抽烟者中更多见。表现为靠近前连合(连合后区域)的前颊黏膜或舌外侧的、边界清楚的白斑或凸起状的裂隙状白斑,轻柔刮擦无法去除。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但具体机制不详。
是一组以潜在免疫缺陷为特征的几种非常罕见的异质性免疫疾病。表现为累及皮肤、指甲和生殖器黏膜的慢性病变,有时是终生、持续性或复发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超过90%的患者可伴有口腔受累,对标准的抗真菌治疗无效,且更易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
来源:《HIV感染者口咽念珠菌病管理专家共识》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