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直径2.8 mm及以上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效果

2018-03-23作者:壹生心血管学院会议
心血管介入治疗

作者:于雪,季福绥,许锋,张闻多,王欣越,芦丹,徐彤

单位:北京医院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6卷第1期 第32页-第38页


目的

探讨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直径≥2.8 mm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医院应用PCB行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5例(冠状动脉原发病变238处)。根据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参考血管直径≥2.8 mm,85例患者,90处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组(参考血管直径<2.8 mm,130例患者,148处病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介入治疗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

结果

(1)大血管病变组平均年龄小于小血管病变组[(60.1±11.1)岁比(65.0±10.6)岁,P<0.01],合并糖尿病比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24.7%(21/85)比43.1%(56/130),P<0.01]。

(2)大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35.5%(30/85)比53.6%(67/130),P<0.05]和复杂病变[B2或C病变,34.4%(31/90)比50.0%(74/148),P<0.05]比率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

(3)在预扩张阶段,大血管病变组单用普通球囊的比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58.9%(53/90)比76.4%(113/148),P<0.01],而联合使用非顺应性球囊的比率高于小血管病变组[20.0%(18/90)比3.4%(5/148),P<0.01]。大血管病变组PCB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小于小血管病变组(0.87±0.12比0.96±0.15,P<0.01),PCB释放时间短于小血管病变组[(41.5±9.5)s比(45.1±9.1)s,P<0.01]。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各有1例病变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8.9%(89/90)和99.3%(147/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小血管病变组1例患者在术后第4天因靶病变急性血栓形成行靶病变血运重建,大血管病变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42例患者(共53处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组27处病变,小血管病变组26处病变)在术后(9.4±4.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小血管病变组随访期间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后即刻[(1.71±0.36)mm比(1.52±0.30)mm,P<0.05],大血管病变组随访期与术后即刻的最小管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0.48)mm比(2.19±0.34)mm,P>0.05]。

随访期间,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和2.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

结论

PCB治疗直径≥2.8 mm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安全、有效。

640.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