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技术为“心”护航,为患者装上“保命利器”

2020-05-06作者:静静资讯
病例

(通讯员 张阳 刘文琴)今年32岁的李先生,因为不明原因的反复晕厥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通过佩戴便携式心电记录装置,李先生被捕捉到发生了特发性心室颤动,这是一种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4月24日上午,在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样新教授和麦憬霆副教授为患者完成全皮下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植入术,这是一项代表世界水平的新技术,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

  • S-ICD植入术,让患者远离心脏性猝死

据李先生回忆,最近1年以来总是突然晕厥,多次就医却始终未能明确晕厥的原因,这让李先生及家属十分焦心,也严重影响了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此次收住患者入院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了解室颤背后可能的原因并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陈样新教授说道,住院后通过各种检查,李先生被诊断为“特发性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幸存者”。由于李先生比较年轻,又不需要除颤器的起搏功能,也有对胸部手术创口的忌讳,尤其对传统ICD电极远期故障及相关并发症的担忧。最终,李先生和家人商量后一致选择了S-ICD植入术这项创新手术。

陈样新教授介绍,传统的ICD需要经静脉途径植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例如:心包积液/心包填塞、气胸、导线穿孔/脱位、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电极磨损/断裂及其相关的误放电等,给患者带来风险。而S-ICD无需经静脉路径,不需要将电极导线放在心腔内,可以避免经静脉ICD植入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

“S-ICD是在经过术前参数筛选后,在胸骨上窝、剑突等解剖标志指导下植入,术中只要在胸骨上下皮肤表面各开一个小切口,通过皮下隧道的方式置入皮下除颤电极,再将埋置好的皮下电极经皮下隧道连接至腋下制作的皮下囊袋即可。”陈样新教授介绍,植入手术全程无需X线透视,对患者、医护都避免了X线的损害,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李先生术中经过诱发心室颤动,S-ICD准确识别并一次性成功将心室颤动转复正常心跳,证实手术成功。这表明,以后李先生在院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S-ICD就能及时处理,让他转危为安。陈样新教授为李先生采用的是美容缝合技术,看不到缝线,也无需拆线。李先生术后感觉良好,术后5天已顺利出院。

  • Micra起搏器重仅2克,创伤小优势明显

同一天上午,陈样新教授和麦憬霆副教授还完成了一例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28岁的患者姚先生,同样因“反复晕厥”入院,动态心电图发现他竟有长达5秒的心脏停搏,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心源性晕厥”,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考虑到姚先生比较年轻,起搏比例低,也有美容和心理感官需求,因此陈样新教授给他推荐了Micra植入。姚先生及家属经过考虑,觉得无导线起搏器优势明显,同意采用该手术方案。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观察一天,姚先生就顺利出院了。

陈样新教授介绍,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手段。但是传统起搏器体积较大,需要经静脉途径植入起搏电极,并在皮下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因此就有电极相关及囊袋感染等并发症,也影响患者的美观。和传统起搏器不同,无导线起搏器Micra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起搏器,减少了创伤与并发症。Micra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但却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寿命超过12年,同时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扫描,不会影响以后的核磁共振检查。值得一提的是,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1-2天患者就可以出院了,这是一项国际先进技术,也是首届进口博览会上的明星产品。

王景峰教授表示,完成这两例植入手术后,患者不必再每天提心吊胆地在晕厥和心脏性猝死的路上毫无保护的“裸奔”,术后患者很快就可以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 推广世界先进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

据王景峰教授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早在2016年就成功为患者植入S-ICD,是中国第一批S-ICD植入中心。2019年底,该院也完成了全国首批、华南地区首例Micra植入。

“这次两项世界新技术在同一天完成,也开启了我院心脏器械植入的新纪元,使我院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和起搏团队在心脏器械植入领域的工作继续走在国内顶级梯队前列。”王景峰教授表示,其实在同一天,心血管内科还由袁沃亮副教授完成了包括左束支起搏在内的另外两台代表心脏生理性起搏前沿的新技术。

中山大学孙逸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大型心脏植入器械(CIEDs)植入中心。在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景峰教授的带领下,起搏团队得到了蓬勃发展,CIEDs植入数量和质量居华南地区前列。陈样新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王景峰教授带领下在科内积极开展包括传统起搏器、CRT/ICD、S-ICD、Micra等心脏器械植入技术。同时,陈样新教授也在省内率先开展最生理性的世界领先的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并积极协助省内、外的30余家单位开展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将该项技术普及、推广到其他地方,惠及当地患者。

图1:传统ICD电极经静脉植入心脏内(左)和新一代S-ICD全系统在心脏外 (右)

QQ截图20200506101117.png

图2:S-ICD植入术后影像


图3: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后影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