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聚焦“中国贫血日” | 前移管理关口,推动肾性贫血高质量达标!

2023-08-18作者:阳平资讯


引言

2023年8月18日是第6个“中国贫血日”。为了改善中国贫血管理现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倡导设立了这一标志性的时间刻度。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同时,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其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KD)及DKD贫血疾病负担也日益沉重。早诊早治、优化治疗手段是提升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值此重要的时间节点,本文特此综述CKD贫血诊治现状,结合相关循证,探讨高质量全程管理策略,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期望使更多患者受益。






“抓时机”

深刻认识危害,重视早诊早治


DKD在糖尿病中的发病率高达30%~40%[1],患者基数庞大。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显示,DKD已成为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大病因、占比达29.9%(图1),首次超过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趋势不容乐观。贫血是DKD的一种重要并发症,不仅患病率高(平均可达68%),且发生时间早,CKD 2期即达到51.2% [2]


图1: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显示,DKD已成为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大病因。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DKD贫血属于CKD贫血的范畴,但易被忽视。合并贫血会给DKD患者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显著增加死亡[3]、终末期肾病(ESRD)[4]、心脑血管事件[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等风险,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8]


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贫血对于改善DKD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9]强调,应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贫血的常规筛查。今年发表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肾性贫血认识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10]推荐,所有DKD患者初次就诊时,建议进行贫血筛查,G1、G2期患者存在贫血症状时应行贫血评估,G3a、G3b期每2~3个月至少评估1次,G4、G5期每1~2个月至少评估1次


多项研究证实,DKD贫血的改善可为患者带来综合获益,包括降低DR、蛋白尿发生风险等[11-12]。糖尿病患者如能早期完全纠正贫血,还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13]。然而,尽管我国DKD贫血患病率已然很高,但治疗率仍很低[4](图2),现状堪忧,亟待重视和改善。


图2:一项从中国纳入441名经活检证实的DKD患者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DKD患者贫血患病率高,但治疗率低




“重质量”

践行质控要求,提升Hb达标率



优化CKD贫血的管理,不仅要前移诊治关口,同时也要提升治疗达标率。国家政策层面,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14],将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纳入了质控指标,要求血红蛋白(Hb)≥110 g/L。随后,2021-2023年,国家卫健委连续3年提出肾性贫血质控改进要求[15-17],强调提升肾性贫血控制率。


临床规范层面,近年发布的一系列行业指南/共识/规程一致明确指出肾性贫血治疗靶目标为Hb≥110 g/L但不超过130 g/L[9-10,18-19]。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部专门面向基层的肾性贫血诊疗工具书——《中国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基层医生培训手册》已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SOP”(标准操作流程)。


Hb达标带来的获益是多维度的,不仅有利于非透析CKD患者更好地保存肾功能[20]、减少心血管事件[21]、改善预后[22],还可显著改善疲劳[23]、提高生活质量[24]。对于肾性贫血透析患者,如果Hb不达标,严重影响预后,显著增加住院、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25-28]。尽管近年来我国肾性贫血控制率持续增加,2022年数据显示Hb达标率约为46.0%[29-31],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图3)。


图3:我国肾性贫血控制率持续增加,但仍有增长空间



“提效率”

创新突破困局,赋能高质量达标







“知易行难”,CKD贫血达标仍面临诸多难题,而DKD贫血的Hb达标更具挑战性。CKD贫血程度重[32],治疗难度大[33],且常伴功能性铁缺乏,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铁代谢障碍亦随之加剧[4]。而对于DKD患者,糖尿病一方面会增加功能性铁缺乏发生风险[34-35],另一方面多合并微炎症,加重铁缺乏[36-37]。此外,从治疗依从性的角度而言,更多患者倾向于选择口服药物治疗[38-40]。因此,从疗效、耐受性还是便利性等多个角度来看,CKD贫血复杂的治疗需求都亟待满足。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基于诺奖机制的低诱导因子-脯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的问世,肾性贫血治疗由此迎来了划时代的进步。HIF‐PHI可促进内源性EPO生成,改善机体的铁吸收与利用[41],且口服给药便利,为肾性贫血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的同时,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亦已具有充分的循证证据。


研究证实,HIF‐PHI可有效纠正非透析CKD贫血,Hb达标率高达84%(Hb≥110 g/L但不超过130 g/L)[42],且疗效更少受微炎症状态影响[43-44],提示其可更好地克服CKD贫血患者的微炎症病理特征。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非透析CKD贫血患者,该类药物也可显著提高Hb水平[44-45]。安全性方面,从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来看,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HIF‐PHI类药物MACE风险非劣于对照组[46-48]。鉴于其临床优势,诸多行业指南/共识推荐HIF‐PHI类药物用于肾性贫血治疗[9-10,18-19,49],以更好地满足迫切的临床需求,助力提升高质量达标率。


· 小结 ·

CKD贫血具有患病率高、发生早、程度重、治疗难等诸多不利的临床特点,其中DKD高发使得肾性贫血管理关口进一步前移,增加了疾病管理难度。一方面需要重视早诊早治,及早遏制病程进展和机体损害,同时需要优化治疗手段、提升Hb达标(110~130 g/L)率。此类肾性贫血复杂的治疗需求亟待满足,HIF‐PHI的问世革新了肾性贫血治疗时代。






参考文献

[1]Umanath K, Lewis JB.Am J Kidney Dis,2018,71(6):884-895. 

[2]Li Y,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2016,95(24): e3872 .

[3]杨超,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0(3):495-500.

[4]Zhao L,et al. Renal failure, 2022,44(1): 346-357.

[5]Liu X, et al. Appl Bionics Biomech,2022,2022:2909726.

[6] Wang J, et a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20,61(14):25.

[7] Wu F, et al. Acta Diabetol,2017,54(10):925-931. 

[8] Salman Hussain,et al. J Evid Based Med,2019,12(4):243-252.

[9]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03):255-304.

[10]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肾脏疾病贫血共识专家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39(3): 229-244.

[11]Lee M, et al. Sci Rep,2018,8(1):5538. 

[12]Okada H, et al. PLoS One,2015,10(5):e0129192.

[13]Ritz E,et al. Am J Kidney Dis,2007,49(2):194-207. 

[1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版).

[1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1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函》.

[1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

[1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

[18]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0):1463-1502. 

[19]上海市肾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5):453-464.

[20] Pergola PE, et al. Pharmacoecon Open,2019,3(4):463-478.

[21] S tirnadel-Farrant HA, et al. BMC Nephrol,2018,19(1):135.

[22] Hayashi T,et al. Clin Exp Nephrol,2019,23(3):349-361.

[23] Guedes M, et al. BMC Nephrol,2020,21(1):259.

[24] Akizawa T, et al. Ther Apher Dial,2011,15(5):431-440.

[25] J Portole´ s,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22:500–507.

[26]Molnar MZ,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2011,6(8):1973-1981.

[27]左力, 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 13(09):13-18.

[28]Areef,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 1682–1689.

[29]陈香美. 2023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年会.

[30]《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2年3月10日 A5.

[31]《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2年3月10日 A6.

[32]Sun L, et al. J Diabetes,2020,12(3):237-246. 

[33]杨兴荣.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05): 113-114.

[34]MS Rathi, et al. Pract Diab Int April,2010,27(3): 102-104.

[35]Awan AA,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21,36(1):129-136.

[36]Andrews M, et al. Nutrition,2015,31(1):51-57.

[37]刘静, 等.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3(6):453-455.

[38]Macdougall lC,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3,28(5):1092-1099.

[39]Tolkien Z,et al. PLoS ONE,2015,10(2):e0117383.

[40]Steven,et al. Kidney Med,2022,4(4):100439.

[41] Li, et al. Kidney Dis (Basel),2020,6(2):65-73.

[42] Chen N, et al. N Engl J Med,2019,381(11):1001-1010.

[43]Chen N, et al. N Engl J Med,2019,381(11):1011-1022.

[44]2020 ASN,PO1032.

[45]Akizawa T, et al. Clin Exp Nephrol,2022 Apr 24.

[46]https://fibrogen.gcs-web.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fibrogen-provides-additional-information-roxadustat(2023-08-10)

[47]Singh AK, et al.  Daprodustat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Not Undergoing Dialysis. N Engl J Med. 2021;385(25):2313-2324.

[48]Singh AK, et al. Daprodustat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Dialysis. N Engl J Med. 2021;385(25):2325-2335.

[49]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4):1802-1810. 





审批编号:CN-120563

有效期至:2024-8-17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中国) 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