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肺部占位”一查竟是这恶性肿瘤(不是肺癌)丨病例寻踪

2025-07-04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62岁的老陈(化名)

一年前体检提示“肺部占位”

穿刺确诊恶性血液肿瘤

经济窘迫、求诊无门

这局如何破?


01
“是你们让我在几乎没有路的时候,看到了光”


老陈是江苏人,勤勤恳恳一辈子,如今儿女均已成家。他身体一向硬朗,偶尔有点胸闷的感觉,也没太放在心上。2024年,他正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却在“说走就走”的旅行前,体检发现了“肺部占位”。


“肺部占位”,即肺部有“异物”(非正常结构组织)。这“异物”如果比较小(直径≤3 cm)就是肺结节,如果比较大(直径>3 cm)就是肺肿块。相较于肺结节,肺肿块的恶性概率更高。


生活不是童话,老陈经肺穿刺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30%~40%),好发于老年男性。它具有高侵袭性的特点——肿瘤进展快,约60%~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其次,这类淋巴瘤“爱伪装”,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差异很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淋巴结丰富区域的淋巴结肿大(腋窝、颈部等),但也可以始发于任何淋巴结外组织,常见的如胃肠道,乃至肝、肺、骨、肾等。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恶疾,老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再加上症状尚且可以忍受,他选择回家进行保守调理。


肿瘤仍在肆意繁衍,在老陈体内四处侵袭。2025年年初,淋巴瘤出现多发浸润,开始在“全身游走”。老陈时常处于发热状态,体重不受控制地往下掉。他一天到晚咳不停,常感觉喘不上气,头痛、呕吐、腹痛等各种症状“轮番登场”,死神的脚步似乎已到了门口。


02
“把这个好的治疗方案用给我,使我受益匪浅”


当地医院建议他尽早接受化疗,以控制疾病进展。然而,治疗的经济压力就像大山压得老陈喘不过气,他不能拖着一家人进入深渊,更何况,预后并不容乐观。


走投无路之际,他看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科正在招募像他这样的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开展一项新药研究。他辗转来到杭州,顺利成为该项目的受试者之一。


血液病科主任佟红艳教授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是R-CHOP方案,但对于高危高龄患者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化疗毒性较强,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神经病变等副作用。对于部分DLBCL亚型效果也有限,所以如何让药物更精准、有效发挥作用是关键。”


常规的化疗药物主打一个“无差别”攻击,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本次试验项目的核心是利用ADC这类“精准制导”药物,联合R-CHOP方案提效减毒。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新型药物,可以通过单克隆抗体部分精准定位至肿瘤细胞,接着将高效杀伤癌细胞的药物运送至癌细胞内部,确保药物准确释放于细胞内部,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全身毒性。


经过三个疗程的临床试验,老陈的病情已得到明显缓解。


03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当老陈回顾前段时间的生活——如在黑夜中茫然蹲守原地,想放弃又不甘心,想起步又不知往何方。直到一盏灯亮起,告诉他,这边有条路,但可能比较难走,你要不要试试?要不要替以后有同样境况的人,也蹚出一条新路来?


还好一切都熬过来了,老陈回到老家后,写下一封长信,深情感谢了医护人员和临床研究团队,以及那些“看不见的守护者”,所有的这些共同构筑起一个安全、有序、温暖的就医环境。


感谢信


佟红艳教授表示:“作为连接医学科研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临床试验不仅承载着推动医学进步的使命,更是在传统治疗手段受限时,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点亮康复希望的重要途径。无论病情多么复杂,只要患者愿意信任,浙大一院永远会为生命‘点灯’,在无人区里探索前进的方向。”


拓展阅读
近年来,浙大一院血液病科在佟红艳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临床试验的研究与探索。科室的临床研究工作涵盖了从立项优化、伦理审查的严格把控,到合同管理的完善、项目启动的高效推进,再到试验进行中的规范操作和资料归档的全链路、全环节精细管理,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血液病科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理念,持续拓展临床研究边界,让更多患者在探索中受益,在科学中重燃希望。


本文专家



来源:浙大一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