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湖州市中心医院 程震锋
较多的心外膜脂肪 (EFV) 与心血管疾病及房颤风险升高有关,EFV与心功能和心力衰竭 (HF) 事件相关性如何?
该研究纳入了2103例来自前瞻性基于人群的Rotterdam研究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8岁;54.4%为女性),使用基于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EFV和基于心脏超声的左心室 (LV) 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复查评估。线性混合效应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了校正,评估EFV与心脏超声参数和心衰事件的相关性。
研究显示,在平均9.7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了124起心衰事件(发生率为6.37/1000人年)。
对于左室收缩功能,EFV增加1-标准差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多0.76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多0.66 mm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0.56%相关。
EFV与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小。
对于左室舒张功能,EFV增加1-标准差与左心房直径增大1.02 mm相关。
更大的EFV也与心衰事件相关,EFV每增加1-标准差的风险比为1.34 。
图1 心外膜脂肪体积 (EFV) 百分位数与心超复查心功能参数的纵向变化。
该研究提示普通人群中心外膜脂肪体积(EFV)与新发心衰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EFV 通过不同的途径(比如机械约束)对心衰产生影响,导致收缩功能恶化和心房、心室的体积增大。
心外膜脂肪位于心脏的房室沟和心室沟内,延伸至心尖,与心肌共享微循环。心外膜脂肪通过局部炎症和机械效应影响冠脉和心肌,升高患冠脉疾病和房颤的风险。心外膜脂肪与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也进一步支持了心外膜脂肪在心衰病理生理学中的潜在作用。
我们前期遇到一位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衰患者,胸部CT发现心外膜脂肪层非常厚。依据文献²,处方了有可能减少心外膜脂肪的SGLT-2抑制剂,但还没随访到心外膜脂肪的变化情况。
图2 胸部CT下的心外膜脂肪
来源:震锋晨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