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学科协作与麻醉管理深度融合,为患者带来更佳获益

2025-04-15作者:GJH资讯

胰腺外科手术作为普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术式之一,其围术期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预后。面对胰腺解剖位置深在、毗邻重要血管的先天劣势,以及患者常合并梗阻性黄疸、营养不良等病理改变的复杂现状,现代医学正通过多学科协作与麻醉管理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全新的围术期管理范式。2025中国麻醉周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杨尹默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东信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主任张欢教授共同探讨了胰腺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话题,并就外科手术麻醉管理的未来前景给出了深度见解。


麻醉管理: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针对外科手术,特别倡导并深入践行“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通过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得以充分贯彻,为患者提供了全流程全方位的坚实保障,充分彰显了医院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卓越的医疗管理水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尹默院长详细阐述了该理念的具体内涵与实施情况。他指出,所谓“严于术前”,即术前的严格评估是确保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前提。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各专业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会对即将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术前评估。这一评估涵盖了诸多关键方面,例如,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精准判断这些基础疾病对手术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患者心肺功能等多器官功能状态进行细致评估;严谨的麻醉风险评估,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预测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手术的安全启动筑牢第一道防线。

“精于术中”体现在手术及麻醉团队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协作,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医疗态度,确保手术的高质量完成。手术团队熟练运用微创手术技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对患者身体组织的损伤,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同时,精准的麻醉管理贯穿于手术全程,麻醉医生根据患者实时的生理指标和手术进展情况,精确调控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宜的麻醉状态,最大程度降低麻醉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干扰,减轻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勤于术后”,术后精细化管理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对于胰腺外科患者,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腹部手术患者,对术后管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手术团队在围术期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打造了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从术后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伤口的细致护理,到功能恢复的早期干预等,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把控。此外,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有利于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通过精心设计的筛查方案和预警机制,实现并发症的早诊早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还创新性地构建了严重并发症“多学科绿色通道”的管理模式,做到第一时间精准处理,确保患者在术后得到及时、恰当的医疗照护,有力保障患者安全,显著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同时,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多学科的联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保障,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传递,确保各学科之间沟通顺畅、协作高效,全方位守护患者的健康,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麻醉管理在胰腺外科手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东信教授再次强调,“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麻醉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手术的安全性。”术前麻醉医生需进行精准的麻醉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制定最适合的麻醉方案。进入手术阶段,麻醉医生要根据手术的进展,精准调控麻醉深度,以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等重要指标,为外科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术后,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疼痛等,麻醉医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高老年患者康复质量

ERAS是微创外科领域的一个延伸,是21世纪医学一项新的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其概念内涵丰富而全面。ERAS重视微创化,涵盖了心理微创、功能微创以及结构微创等多个维度。在团队合作方面,它强调多方面的协同,包括外科、麻醉、护理以及患者自身等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医疗实践中,循证医疗是ERAS重要遵循原则,即采用那些已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系列措施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ERAS将整个围术期都被纳入到系统的管理框架中,以保障患者在各个阶段都得到恰当的照护。在追求医疗效果的同时,ERAS概念也更加重视效价比的最优化,力求用较少的费用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医疗效果,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加速康复是ERAS关键目标之一,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优化各个流程环节,从而加速患者在心理、生理、功能以及结构等多方面的恢复进程,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ERAS概念也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推动整个医疗行业朝着更加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在胰腺外科手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对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谈到ERAS建设的重要性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主任张欢教授指出,“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重要脏器的功能储备不稳定,代偿能力较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围术期的风险。”

张欢教授介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近年来随着ERAS理念的推广,麻醉科更加注重老年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和快速康复,致力于提升康复质量。

“ERAS理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是重要的医疗理念更新。”杨尹默教授指出,“ERAS的核心是从患者术后康复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质量。”

据介绍,在术前管理方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将ERAS理念落到实处,践行“预康复”观点,从术前营养管理、运动康复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着手,配合麻醉科多器官功能评价,以增加患者功能储备,减少不必要的术前应激。例如,医院已经将术前宣教常规化,通过视频等方式让患者更形象地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以减少患者术前焦虑。同时,针对基础疾病的纠正以及术中、术后的多模式镇痛等关键环节,临床团队已经形成了共识成为了常规操作。

“在术中,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已经成为主流,这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王东信教授补充道,“麻醉管理方面,现代麻醉药物和技术不仅能让患者安全入睡,还能在术中维持最佳生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管理方面,张欢教授指出,ERAS理念强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和快速出院。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管理的优化,使得患者能够在术后更早地进行康复活动,减少了因疼痛导致的并发症风险。


多学科协作与麻醉管理深度融合,为患者带来更佳获益

多学科协作是胰腺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的核心要素。王东信教授认为,由于麻醉科和外科医生的关注点和理念有所不同,因此两科室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例如,在腹腔镜手术中,外科医生更关注气腹压力是否足够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以便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而麻醉医生则更倾向于使用较浅的肌松,以便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

据王东信教授回忆,2023年外科学会和麻醉学会共同编写专家共识为两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协作的平台。在共识编写过程中,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讨论,充分交换意见,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观念。这种共识使得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配合,共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张欢教授则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构想。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将MDT提前到院前管理阶段,让患者在住院后能够更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康复。这种模式将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ERAS理念的进一步推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将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而随着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继续深化,相信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杨尹默院长强调。



从技术创新到体系重构,从单科突破到多学科融合,中国胰腺外科围术期管理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当外科医生手中的柳叶刀与麻醉医师的监护仪形成数据共振,当预防理念贯穿治疗全程,现代医学终将实现从救治疾病到守护生命的本质跨越。ERAS理念的引入,从预康复、微创化、多模式镇痛到早期功能恢复,形成了覆盖围术期全周期的闭环管理,尤其为老年及高危患者群体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康复路径。这种医学范式的演进,不仅体现在技术指标的提升,更反映在对患者整体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怀。展望未来,胰腺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必将朝着精准化、智慧化的方向持续演进,最终以更低的医疗负担、更高的效价比,为患者缔造更优质的生命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春雨,韩超,李荦芸,等.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由来及发展[J].中华医史杂志,2017,47(2):124-127.


专家简介
杨尹默.png
杨尹默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 北京医师学会普通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 北京大学肝癌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主编,国际外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Langenbeck Archives of Surgery等杂志编委


专家简介
王东信.png
王东信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麻醉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麻醉学系主任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副会长,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前任主委,北京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组长

  • 主要研究方向: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与远期预后,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

  • 主要学术成就:在包括Lancet、Ann Surg、Anesthesiology、BJA等的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


专家简介
张欢.png
张欢 教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兼学术秘书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液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常务委员

  •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学术秘书

  • 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学系系主任


本文由杨尹默教授、王东信教授、张欢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