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血透的过程中,低血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透析的效果,更对患者的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短期影响
首先,血透中的低血压会直接影响透析的效果,让患者感到不适,甚至无法完成预定的超滤目标和毒素清除,导致透析效果大打折扣。
长期危害
长期来看,反复的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引发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残余肾功能下降、肠系膜血管并发症,甚至增加全因死亡率。
血管通路影响
低血压还可能导致血管通路问题,如血流量下降和通路栓塞。一项研究显示,血透中的低血压与血管通路栓塞有关。
肾功能影响
肾脏灌注不足可能导致残余肾功能快速丧失。一项前瞻性试验发现,血透中的低血压与残余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
肠道并发症
肠系膜血管缺血也是低血压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脓毒血症风险升高。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低血压还可能引起脑缺血和额叶萎缩,一项研究显示,平均动脉压每下降10mmHg,缺血事件增加3%。
心血管影响
低血压还可能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引发心肌顿抑和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生存率
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低血压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联,以及与全因死亡率的U型曲线关系。
1.有效血容量不足
透析过程中,通过超滤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如果超滤量过大或过快,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低血压。
2.心血管系统反应性降低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性降低,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
3.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会减少血液的携氧能力和总体血容量,从而增加低血压的风险。
4.透析液的成分与温度
透析液的钠浓度过低或温度过高都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5.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可能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血压。
6.透析中的进食
透析中大量进食可能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引起低血压。
7.药物影响
透析前及透析中服用降压药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建议:
1.调整患者体位 普遍推荐采用特伦德伦伯卧位(头低足高位),但疗效可能有限。
2.停止超滤 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作时应该暂时停止超滤,有利于血管再充盈、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3.液体输注 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作时,如果停止超滤与体位干预没有改善的患者,应快速输注一定量的液体,迅速扩张血容量,但过多的液体不利于患者达到干体重。
建议应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等渗/高渗盐水:
输注晶体液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胶体液:
4.上述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考虑给予多巴胺注射液20~40mg,缓慢静脉注射。
5.上述治疗无效,可提前终止透析治疗。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对血压的监测,透析时或透析后遵医嘱用药。减少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透析质量、减少住院率、提高生存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来源:整理自血液透析那些事儿、《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