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ORIGINAL结果公布,勃林格殷格翰原研替奈普酶中国III期临床研究首次亮相ESOC 2024

2024-05-16作者:liuy资讯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ORIGINAL研究结果重磅发布,将为中国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提供新选择。


 
瑞士巴塞尔当地时间16日上午,勃林格殷格翰替奈普酶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ORIGINAL研究在第十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ESOC)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球公布了其积极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发病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给予替奈普酶(0.25 mg/kg;Boehringer Ingelheim)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不劣于阿替普酶(0.9 mg/kg),二者的安全性相似

·


·

图:ESOC现场介绍ORIGINAL研究照片

ORIGINAL研究是勃林格殷格翰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第一项申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适应症的注册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III期临床试验[1],在中国AIS患者中评估对比了替奈普酶(0.25 mg/kg,Boehringer Ingelheim)与阿替普酶在卒中发作后4.5小时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全国共55家临床研究中心参加,自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纳入了1489例患者。

video

替奈普酶疗效非劣于阿替普酶

安全性相似

ORIGINAL研究招募了年龄≥18岁、发病4.5小时内符合标准静脉溶栓条件的AIS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替奈普酶(0.25 mg/kg;Boehringer Ingelheim)或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

图片

图:ORIGINAL研究设计


主要疗效终点是90天时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比例,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为0.937。

主要安全性结局为36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ECASS III定义)的患者比例。此外还观察了24h时显著神经功能改善(NIHSS为0或较基线改善至少4分)的患者比例、90天时mRS 0~2分的患者比例、90天时mRS评分分布情况、90天死亡率等指标。


图片

图:ORIGINAL研究终点


结果显示,在主要疗效终点方面,72.7% (532/732) 替奈普酶组和70.3% (515/733) 阿替普酶组达到了90天时的良好结局(调整后RR=1.0278, 95% CI 0.9678–1.0915),非劣效成立。

图片

图:ORIGINAL研究主要结局


在安全性结局方面,替奈普酶组和阿替普酶组中36h出现sICH的患者比例均为1.2%(RR=1.005,P>0.05),90天死亡率分别为4.6%和5.8%(RR=0.795,P>0.05)。

图片

图:ORIGINAL研究安全性结局

溶栓治疗添新证

为我国AIS患者带来溶栓新选择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我国居民首位的致死病因[2]。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已证实AIS早期血管再通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了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


ORIGINAL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用药替奈普酶(0.25 mg/kg;Boehringer Ingelheim)可作为发病4.5h内AIS患者的合理溶栓药物。替奈普酶是一种新型溶栓药物,基于阿替普酶的三个氨基酸结构位点修饰而来,具有半衰期长、对纤维蛋白结合特异性更高、单次推注给药等优势[3,4]


早在2000年,替奈普酶就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替奈普酶的疗效也在一系列临床研究如ASSENT研究系列[5]、TIMI-10B研究[6]等中得到验证。随后,世界各国又广泛开展了这一药物静脉溶栓治疗AIS的临床研究,如TAAIS研究[7]、EXTEND-IA TNK[8]、AcT研究等[9]


当前ORIGINAL研究结果的公布,为中国AIS患者在发病4.5小时的溶栓时间窗内使用替奈普酶(0.25 mg/kg, Boehringer Ingelheim)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ORIGINAL研究纳入了广泛的中国AIS患者人群(包括轻型卒中患者、接受EVT的患者等),本试验的成功也预示着中国AIS患者使用原研替奈普酶是安全有效的。未来中国AIS患者将会有更多的药物选择。


ORIGINAL研究的主要研究者(Leading
PI)王拥军教授点评



“ORIGINAL研究为原研替奈普酶在AIS患者中的全球循证医学证据链贡献了中国的关键数据,中国研究团队完成了又一项大型注册试验,研究数据是替奈普酶递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也将推动中国脑血管疾病研究走向世界前列,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的地位,研究中汇聚了中国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和卓越贡献。


在全球卒中领域,中国科学家凭借研究站在世界舞台中央,让国际医学界聆听中国的声音,共同助推溶栓药物的可及性,共同推动国际指南的更新。


原研替奈普酶治疗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适应症已经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应用于欧洲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当中。


作为脑血管病领域的临床医生,我们期待原研的替奈普酶能够在我国国内尽早获批上市,为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更具创新性和便捷性的治疗选择,使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及时高效的救治,共同提高我国AIS诊疗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王拥军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神经内科教授
  •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北京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杂志主编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
  •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 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机制和干预策略,发现了脑血管病复发的关键分子机制,开创了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脑血管病联合治疗方法(简称CHANCE),改写了全球脑血管病指南,使患者复发风险下降32%;发现了影响CHANCE新方法的药物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方案,使复发风险再下降20%;他揭示了脑血管病残余复发风险机制,研发了针对新机制新靶点的治疗药物,并实现产业化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JAMA、BMJ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参与设计和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大型临床研究在顶级医学杂志NEJM占同期发表脑血管病研究论著总数的30%
  •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首批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中源协和生命医学成就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世界卒中组织(WSO)最高成就奖—“主席奖”、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参考文献

[1]Yongjun Wang.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ORIGINAL):A Multicenter Randomised Phase III Study[C].2024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Conference(ESOC);Presentation ID O118,May 16,2024,Basel,Switzerland.

[2]高远,刘凯,李亚鹏,杨宗豫,李玉生,宋波,许予明.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9):978-985.

[3]Gibson CM,Marble SJ.Iss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enecteplase(TNK-tPA).Clin Cardiol.2001 Sep;24(9):577-84.

[4]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家组,陈会生,杨清武,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2,48(11):641-651.

[5]Van de Werf et al.Am Heart J 1999;137(5):786–791.

[6]Cannon CP,Circulation.1998 Dec 22-29;98(25):2805-14

[7]Parsons M,Spratt N,Bivard A,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2012 Mar 22;366(12):1099-107.

[8]Campbell BCV,Mitchell PJ,Churilov L,et al.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before Thrombectomy for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2018 Apr 26;378(17):1573-1582.

[9]Menon BK,Buck BH,Singh N,et al.Intravenous tenecteplase compared with alteplase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Canada(AcT):a pragmatic,multicentre,open-label,registry-linked,randomised,controlled,non-inferiority trial.Lancet.2022 Jul 16;400(10347):161-169.


审批编号:SC-CN-15399

有效期至:2025年5月16日

仅供医学人士阅读参考


PART
更多精彩

↓↓↓


5-1.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