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郝南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高度重视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本文分享解答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在我国近1000万癫痫患者中,约400万是女性,其中40%为育龄期女性。现而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患者,在遭遇癫痫这一疾病时,无论从生理、心理、还是社会角色方面,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高度重视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通过对全国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宣教执行率进行动态监测,《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系统疾病分册(2020年)》基于癫痫数据库的癫痫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分析指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妊娠宣教执行率为11.97(143/1195),较2019年并无明显增长,存在明显短板。提示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改进癫痫住院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医疗服务质量。
今天,我们就针对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展开。
癫痫疾病本身以及老一代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丙戊酸钠等有可能干扰性腺轴,从而导致激素分泌功能失调。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不育、性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并发症。新生代抗癫痫药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安全性大大提高。
对育龄期女性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影响内分泌的药物,关注并及时询问月经、内分泌异常情况,必要时可与妇产科医生展开联合诊疗。
某些类型的口服避孕药(尤其是雌激素类)与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拉莫三嗪、苯妥英钠、奥卡西平等)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导致意外受孕或者癫痫复发。
因此,育龄期女性患者癫痫专科就诊时,应询问其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的情况,并根据用药信息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有效避孕的同时避免癫痫复发,必要时可进行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建议患者尽可能采取多重避孕手段,尽量结合非激素类避孕方法。
每一个女性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但是女性癫痫患者,常常因为癫痫发作及抗癫痫药物的使用而困扰。
综合多个妊娠登记研究的数据来看,不同抗癫痫药物致畸风险存在差异:丙戊酸约为5%~11%,卡马西平2%~6%,拉莫三嗪2%~3%,苯巴比妥6%~7%,苯妥英钠3%~7%,奥卡西平2%~3%,左乙拉西坦2%~3%,托吡酯3%~7%,且大多数药物致畸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增高。与单药治疗相比,多药联合治疗致畸风险更大。
托吡酯、苯巴比妥和唑尼沙胺可能增加胎儿宫内发育迟滞的风险,但该类风险可通过产后科学喂养予以弥补。
另一方面,宫内暴露于丙戊酸增加后代自闭症风险,并可能影响后代认知发育。
整体来说,绝大多数癫痫女性都可以生育健康的后代,但强烈建议育龄期女性患者进行计划妊娠,在孕前尽量控制癫痫发作,并选择胚胎毒性较低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同时应向患者强调如发生意外妊娠,切记不要自行突然停药,以免出现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甚至癫痫持续状态的风险,严重危害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在育龄期健康妇女中开展的研究显示,叶酸 0.8 mg/d可降低子代先天畸形风险。对于妊娠期癫痫女性,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叶酸可降低抗癫痫药物带来的先天畸形风险。
但最近的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后代高IQ值与妊娠期补充叶酸显著相关,围孕期适量补充叶酸有助于后代认知发育。
因此,应当鼓励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围孕期补充叶酸。但围孕期叶酸服用剂量尚无一致性意见,有研究认为妊娠期叶酸推荐剂量为0.4~1 mg/d,若癫痫女性妊娠期服用肝药酶诱导作用抗癫痫药物,可增加叶酸剂量,也有一些学者建议根据血叶酸水平进行叶酸口服剂量的调整。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母乳喂养的婴儿患呼吸道感染、肠炎、肥胖等疾病的风险更小,对母亲而言,哺乳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促进子宫恢复等作用。
但几乎所有抗癫痫药物都可能通过血液进入母乳,被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摄取。最新的研究发现,不同抗癫痫药物婴儿/母亲血浆浓度比值差异较大,但整体水平较低。
总体来说,就新一代抗癫痫药物而言,癫痫患者母乳喂养利大于弊,提倡母乳喂养。但仍应建议患者观察婴儿有无困倦、吮吸活动少,体重不增等情况,必要时可考虑混合喂养。哺乳时应有他人在场,避免癫痫发作导致母子受伤。
小结
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医疗质量安全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该类人群的妊娠宣教执行率亟待提高。
专科医生应关注患者内分泌及计划生育情况,告知患者计划妊娠的重要性,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女性癫痫患者后代发生畸形及发育迟滞的风险,警惕妊娠对癫痫控制的影响,鼓励患者围孕期补充叶酸,做好哺乳指导,权衡用药风险和获益。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