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一种罕见但可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运动神经病,近期《Muscle & Nerve》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本文通过以下5个问题来进行解读,帮助临床神经科医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个超罕见病的印象。
MMN是一种以慢性、渐进性、非对称性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远端肢体无力,尤其是上肢。病理机制涉及免疫介导的神经损伤,通常伴随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但感觉神经纤维通常不受累。MMN的发病机制与抗GM1抗体相关,但并非所有患者均检测到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MMN的患病率较低,约为每10万人中少于1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发病年龄通常在40至50岁之间,但也可见于青少年或老年患者。尽管MMN是一种罕见疾病,但其误诊率较高,尤其容易被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研究表明,MMN的初始误诊率高达87%,诊断延迟通常为2至6年。
MM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其核心病理过程涉及免疫介导的神经损伤,尤其是运动神经的节段性传导阻滞。GM1是一种神经节苷脂,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轴突和髓鞘中,尤其在运动神经中表达较高。约30%-40%的MMN患者检测到抗GM1抗体,且多为IgM亚型。抗GM1抗体可能通过直接作用改变钾离子和钠离子通道的功能,或通过经典补体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破坏Ranvier结和旁结区的结构,导致轴突损伤。
Ranvier结是神经传导的关键部位,抗体介导的免疫攻击可能导致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和髓鞘损伤,进一步引发传导阻滞和轴突退化。研究还发现,MMN患者的神经轴突膜可能存在过度极化或去极化现象,这种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局部传导阻滞。冷麻痹(cold paresis)是MMN的一个常见特征,提示钠钾泵的温度敏感性可能在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补体激活在MMN的病理机制中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补体活性水平与MMN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补体抑制剂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检测到抗GM1抗体,提示其他未知因素可能参与MMN的发病。
MMN的核心临床特征是慢性、渐进性、非对称性肢体无力。无力通常始于远端上肢(60%-80%),如手指伸肌,随后逐渐累及其他部位。少数患者(15%-30%)表现为下肢起病。冷麻痹是MMN的一个显著特征,约83%的患者在寒冷环境中无力加重。随着病程进展,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肌肉萎缩,但早期阶段无力程度常与萎缩程度不成比例。其他下运动神经元体征包括肌束颤动、痉挛和腱反射减弱或正常。尽管MMN主要累及运动神经,约22%的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感觉异常,通常为下肢远端振动觉减退。极少数患者可能累及颅神经(如舌下神经),甚至出现眼肌麻痹。
电生理检查是MMN诊断的核心工具,其关键特征是运动神经的传导阻滞。根据欧洲神经学会/周围神经学会(EFNS/PNS)的标准,传导阻滞的定义包括在非压迫部位,近端刺激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较远端减少≥50%,且CMAP持续时间增加≤30%。传导阻滞多见于上肢神经,尤其是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通常局限于短神经段(<50毫米)。随着病程延长,传导阻滞的数量可能增加,但其改善与否并不总是与治疗效果相关。其他电生理特征包括传导速度减慢(通常仅限于传导阻滞区域)、远端CMAP幅度降低(提示轴突损伤)以及针极肌电图中常见的去神经和再支配特征。然而,部分MMN患者可能未检测到传导阻滞,尤其是病变位于极近端或远端时。
MMN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核心临床特征包括渐进性、非对称性肢体无力,通常无明显感觉丧失,同时需排除明确的上运动神经元体征、显著的感觉异常和弥漫性对称性无力等情况。辅助检查中,抗GM1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敏感性有限。脑脊液检查通常正常,少数患者可见轻度蛋白升高。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和神经超声可显示神经根或神经增厚,但特异性较低。MMN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包括ALS、CIDP等。ALS患者常伴有上运动神经元体征,而CIDP患者则表现为更显著的感觉异常和对称四肢无力。
参考文献
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 A Narrative Review .Muscle Nerve . 2025 Apr;71(4):512-534. doi: 10.1002/mus.28349.
来源:神经科的那些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