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汇智聚策探热点,集思解惑破难题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妇科精准医疗学术大会精彩持续

2025-07-05作者:壹生妇产学院资讯
非原创

图片1.png

7月5日下午,会议议程紧扣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分子特征研究,以及HPV感染防控、人工智能诊疗范式升级等热点,深度剖析精准医疗在“病因解析—临床诊疗—疾病防控”全链条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分子层面的精准解读与防控策略的创新探讨,为妇科疾病的“早诊早治、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诊疗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万小平教授:TP53基因变异与内膜癌精准治疗

图片2.png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教授以一例67岁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病例切入,首先回顾了P53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历程,随后讲解了P53蛋白异常的4种情况:P53野生型(细胞核内阳性);TP53错义突变,四聚体不能降解,胞核堆积;TP53无义突变,截短蛋白不能结合抗体;TP53无义突变,截短蛋白形成,自身核定位信号失去,不能入核,细胞质堆积。TP53不仅仅是在高拷贝数突变型中,在内膜不典型增生中,也有部分病例TP53突变,提示TP53突变发生较早。在治疗方面,内膜癌P53abn化疗+放疗的效果(59%)优于放疗的效果(36%);对于BRCA1/2突变和HRD阳性患者可考虑应用PARP抑制剂;曲妥珠单抗可用于HER2阳性的患者;Wee1抑制剂阿达色替针对细胞周期检查点,干扰DNA修复;基于P53abn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目前很少。

 

程文俊教授:一例卵巢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思考

图片3.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文俊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例卵巢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原发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罕见且预后差,年发病率为1.6-1.8/10万。卵巢原发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占卵巢恶性肿瘤<0.1%。卵巢恶黑轻者无明显症状,无特异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T常采用平扫+增强扫描的方式。其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术前易被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目前对于原发性卵巢黑色素瘤的分期临床上普遍依据上皮性卵巢癌FIGO分期来确定。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等)、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缺乏循证依据)、免疫治疗,多学科协作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丁景新教授: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治疗的关键问题

图片4.pn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丁景新教授讲到,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SCNEC)占宫颈恶性肿瘤的0.31%-2%,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差。诊疗策略方面,早期<4cm SCNEC患者初始治疗推荐优选手术治疗;肿瘤直径>4cm可选择同期放化疗+近距离放疗+全身治疗,或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同期放化疗+全身治疗;不适合保留生育功能;由于SCNEC多远处复发,局部复发比例低,放疗可控制局部复发,故术后辅助治疗化疗地位明显高于辅助放疗;所有患者均建议化疗,化疗方案为顺铂+依托泊苷,理想目标是患者能够接受6个周期化疗。随后就卵巢去留、ⅠB3-ⅡA2期手术获益、复发患者处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易晓芳教授: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精准切除策略

图片5.pn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易晓芳教授从肠道内异症的术前评估、术中评估以及微创手术成功的核心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讲授。通过手术视频重点讲解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术中评估方面,结合自身经验和多项国外研究详细讲解了腹腔镜肛门镜双镜联合、荧光显影、缝合的要点与技巧。肠道内异症术后肠瘘发生率为2.9%-10.6%,需警惕,此外,易教授呼吁大家关注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变,指出对于复杂的内异症患者,例如各类合并症、并发症、病变累及多个重要脏器、反复复发类型、疑似恶变等情况、当地救治能力欠佳时,建议转诊到有相关诊治经验的三级甲等医院进一步诊治。

 

孙朝阳教授:早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多组学研究

图片6.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孙朝阳教授指出,子宫内膜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化是肿瘤诊疗的全新挑战。孙教授团队建立了中国内膜癌联盟(CECC专病库),并就中国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基因组特征、蛋白组特征,以及年轻内膜癌患者保育结局差异的分子机制、生物标记物等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期待未来产出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

 

沈杨教授:人工智能背景下医学诊疗新范式

图片7.png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沈杨教授在授课中指出,从“便捷就医”到“智慧医疗”,从“数据安全”到“临床革新”,众多医院正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在医疗AI应用领域书写着属于中国医疗机构的创新答卷。AI 4.0时代强调多模态融合、生成式能力、具备一定通用智能。在医疗领域,AI开启了诊治新范式,例如宫颈TCT智能分析系统、AI辅助病理科医师诊断、AI辅助活检与诊断、AI筛选最合适成药靶点、AI模型疗效预测等,在人工智能与宫腔镜手术方面,医生可利用融合后的图像进行病灶的定位和诊断并实时监测,提升术中定位准确性。沈教授带领团队正在联合区级医院、研究所/高校开展多方向的相关研究(辅助诊断、诊疗仪器、生物医药创制、细胞工程),AI相关的数据质量偏差、可解释性差、数据隐私与伦理、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有待解决。

 

张师前教授:进一步重视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

图片8.png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强调,子宫内膜癌腹水细胞学检查是全面分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在国家层面建立规范化质控标准,提高细胞学检测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全面送检腹水细胞学检查尤为重要,在获得更多数据之前,没有理由放弃对内膜癌患者的细胞学检查。腹水细胞学阳性与某些特定情况下内膜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关,针对腹水细胞学阳性患者的管理,呼吁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密切随访。

 

严沁教授: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临床研究进展——基于2025SGO报道数据

图片9.png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严沁教授分享了2025年SGO年会上的5个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最新研究。DUO-E研究显示,在dMMR亚组中,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相较于化疗组PFS获益更佳,在pMMR亚组中,在度伐利尤单抗的基础上联合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进一步改善PFS获益。DUO-E biomarker研究显示,在各生物标记物/组织学亚组以及基线检出ctDNA的患者中,能观察到度伐利尤单抗基础上联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对PFS的改善。SIENDO研究显示,在TP53野生型晚期/复发性内膜癌患者中,无论MMR状态,塞利尼索维持治疗均显示出显著的PFS获益信号。BLUESTAR研究显示,P-Sam在不同B7-H4表达水平下均展现了良好的疗效,ORR为34.6%-38.5%。卡度尼利单抗+仑伐替尼研究显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复发内膜癌,具有良好的疗效。来曲唑/阿贝西利联合二甲双胍研究显示,治疗ER阳性的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可行且安全的。

 

丘瑾教授:男女共防,共筑HPV健康防线

图片10.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丘瑾教授强调,男性和女性均有可能感染HPV,需共同关注。在HPV疫苗上市前,大多数有异性伴侣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男性和女性的HPV感染特征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感染HPV后清除率低于女性,再感染风险较高。男性和女性均可能成为HPV的传播者,伴侣间感染的高危型HPV存在一致性。HPV感染是男女共同面对的健康挑战。我国人群的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可能存在HPV感染,且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PV低危型别感染可导致尖锐湿疣,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是肛门癌的高风险群体。自然感染HPV的免疫应答有限,可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预防HPV相关疾病。男性接种HPV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国内外权威机构推荐男女共同接种,临床医生的推荐是促进男性接种的重要因素。疫苗上市后监测数据显示男女接种HPV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主持人风采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精彩花絮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图片28.png

图片29.png

图片30.png


(供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