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丙肝,越隐秘越要认识它

2018-04-06作者:岁月静好资讯
丙肝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7300)

支持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  成军

专家简介

成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内科传染病学专业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传染病学专业教授,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理事长。

timg-4.jpeg

病毒性肝炎是个“大家族”,目前分五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只有急性肝炎的表现,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丁型肝炎不会单独存在,仅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中(约占5%);容易呈慢性化,并与肝硬化、肝细胞癌关系较密切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丙肝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使得疫苗的研发工作举步维艰。在这种局面下,认识丙型肝炎就显得更有必要。

  • 我国的丙型肝炎患者不在少数

导致丙肝的“罪魁祸首”是丙肝病毒(HCV)。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的阳性率平均为3.2%,也就是说,大约有4000万人受到过丙肝病毒的感染。

丙肝病毒的感染者就是丙肝患者,由此可见,我国的丙型肝炎患者不在少数。

  • 丙肝患者易“漏网”

丙肝患者容易“漏网”,其原因主要有:

1.大部分情况下,健康体检项目中只检查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血清转氨酶,不把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的筛查列入常规检查,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情况更少,致使一部分患者“漏网”;

2.由于大约1/3丙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又比较隐匿,故仅通过ALT水平筛查又会漏掉一批丙肝患者;

3.一些转氨酶水平升高的丙肝患者,在B超等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合并脂肪肝的表现,多被诊断为脂肪性肝炎,而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又使一部分丙肝患者被遗漏;

4.急性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如周身乏力、食欲减退,少数伴有低热等),发展至慢性丙肝后,更无明显症状,因此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

  • 丙肝、乙肝大不同

丙肝与乙肝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最突出的一点是急性丙肝的慢性化比率比乙肝高。

其次,ALT水平正常与否不是判断慢性丙肝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性指标。大约1/3的丙肝患者血清中的ALT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只有少数患者的ALT水平很高;即使是血清中的ALT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进程却依然存在。因此,ALT水平正常的丙肝患者,只要抗-HCV、HCV RNA是阳性,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与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般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情况有很大差别。

第三,有5%~10%的慢性丙肝患者会出现肝外表现,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性角结膜炎、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 慢性丙肝与脂肪肝、糖尿病

慢性丙肝与脂肪性肝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肝脏脂肪变是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脏病理改变的一种基本类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丙肝可引起脂肪性肝炎,而且是丙肝相关性肝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因此,须特别重视慢性丙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变。

40岁以上的丙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情况比较多见。从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资料来看,糖尿病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40岁以上的丙肝患者要注意是否合并存在糖尿病。如果检查发现糖尿病,须及时、正规进行治疗,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专家提醒:丙肝病毒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易呈慢性化,并与肝硬化、肝细胞癌关系较密切,尚无疫苗可预防,是隐秘的肝病“杀手”。

转自:爱肝联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