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聚焦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全国多中心真实世界项目正式启动

2022-07-27作者:CMT快讯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分别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终末期肾损伤以及非创伤性截肢的首位病因。然而,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和关注不充分,临床中对微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滞后,使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直至中晚期出现不可耐受的症状时才获得诊断和治疗,预后亦不理想。因此,推进2型糖尿病规范化、同质化管理势在必行。


为改善目前我国临床糖尿病的治疗现状,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的“糖尿病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真实世界项目全国启动会——暨津力达调糖调脂减肥及延缓并发症专家顾问会”在线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就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分享真知灼见。本文撷取会议精彩内容,与君共勉。


合影.jpg

与会专家合影


真实世界项目启动

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赵家军教授.jpg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糖尿病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真实世界项目”牵头人山东省立医院赵家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4亿人,但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不理想,强化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他表示,希望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糖尿病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真实世界项目”,能继续改善目前中国临床的糖尿病治疗现状,让更多糖尿病患者获益,也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张晓东主任.jpg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部张晓冬主任对项目内容进行了介绍。“糖尿病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真实世界项目”是“糖尿病健康综合管理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提高内分泌医生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真实世界项目的开展,将为我国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管理提供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期望通过这一项目,能够令更多相关研究成果和典型病例予以发表和展示,为临床提供更多研究数据和参考。


王卫庆教授.jpg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对津力达颗粒的系列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牵头的研究显示,对于二甲双胍稳定剂量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92%、空腹血糖1.34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3.0mmol/L,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0.36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症状,降低腰围,且安全性较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牵头完成的津力达颗粒对T2DM患者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在治疗后显著降低(-0.39 vs. 0.11,P0.01),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在治疗后明显改善(23.21% vs. 2.24%,P0.01),并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TIR从治疗前的55%提升到治疗后79%,证实津力达颗粒可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情况。津力达颗粒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波动、防治微血管并发症,是CDS指南唯一推荐中成药。


关注TIR,积极开展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

议题1:TIR对T2DM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讨论嘉宾: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铭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秋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艳教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杜映红教授


TIR指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能够有效反映出血糖的波动情况。血糖波动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通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加剧慢性炎症状态等造成血管损伤,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TIR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尤其对于妊娠糖尿病等特殊人群而言,TIR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血糖管理,改善患者的结局。目前,TIR已被CDS2020和ADA2021纳入血糖控制目标之中。


议题2:TIR检测在门诊和病房的治疗中如何实现?现状如何?


讨论嘉宾: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冯波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徐春教授、陕西省中医医院沈璐教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王遂军教授


目前,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仪器监测TIR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及,观察TIR可以有效预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早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但是,在门诊实现TIR监测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门诊患者,仍以监测定点血糖为主,也有指南提出用7点(空腹、三餐后两小时、午餐前以及晚餐前和睡前)自测血糖来监测门诊患者的血糖波动,如提出2.2mmol/l(餐前餐后差值),4.4mmol/l(全天最高-最低)两个指标数值来评估。通过TIR监测,患者也可以及时掌握血糖情况,有针对性地控制饮食、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结局。

议题3:津力达TIR研究对临床的意义?

讨论嘉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力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杜瑞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崔巍教授潮州市中心医院柯涓教授


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提出糖尿病从“脾”论治的观点,并以此理论研制出津力达颗粒,为临床增加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津力达颗粒在临床使用多年,并且已经积累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波动,从而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开展津力达颗粒TIR研究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相信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探索,能够为糖尿病管理带来更多启发。


议题4:现阶段临床针对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如何处理?


讨论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学锋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章志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桂侠教授


TIR已经成为临床上有效评价血糖管控的指标,有效弥补了HbA1C无法反映血糖波动和血糖变异性的缺陷。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可以选择“西药降糖、中药调糖”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专利中药津力达颗粒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重作用机制的特点。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与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控糖,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波动,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循证医学证据加持,西医结合糖尿病治疗发展趋势

议题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T2DM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讨论嘉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贵军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陈树春教授兰州大学附属医院傅松波教授


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也是中国慢病管理的发展方向。西医治疗T2DM存在局限性,无论是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均不能彻底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津力达颗粒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表现出色,可以改善胰岛功能,有效调节血糖,并且在降糖的同时能够兼顾并发症,降低体重,安全性高。


议题2:中成药循证证据现状?


讨论嘉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红梅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积兄教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徐江红教授


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与西药相比,中药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证据相对薄弱,尚需要大量临床证据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在糖尿病领域欣喜地看到,以津力达颗粒为代表的中成药在T2DM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可以保护胰岛组织、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HbA1C。本次津力达颗粒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的真实世界项目,将会进一步完善津力达颗粒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的证据链,令临床医生们更有信心应用津力达。


议题3:津力达作为指南唯一推荐治疗T2DM中成药的原因?

讨论嘉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贵军教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谢晓敏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王新玲教授


无论是机制研究还是临床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T2DM均有充足的循证证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牵头开展的循证研究纳入192例应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结果显示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使HbA1c降低0.92%,同时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另一项纳入了1810例T2DM患者的荟萃分析研究也证实了,在常规降糖基础上加服该药,HbA1c进一步下降0.6%-0.72%,改善胰岛功能,并减轻体重。正是基于前期充分的研究结果,津力达颗粒成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唯一推荐用于治疗T2DM的中成药。


议题4:津力达颗粒获指南推荐对临床治疗糖尿病意义?


讨论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刚毅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周尊海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美英教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杨亚超教授


从临床经验来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时,血糖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便秘、口干等症状。联用津力达颗粒可以有效改善这类症状,血糖控制也会更加平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希望通过此次的真实世界研究,能够探索更多应用津力达颗粒的治疗方案,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结语


中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大,同时60%的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带来的疾病负担沉重,临床中亟需更多临床医生更加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研究之中,优化糖尿病管理策略。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2017年起CDS指南也增加了“糖尿病与中药”的章节。


津力达颗粒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做了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指导意义。此次启动的“糖尿病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真实世界项目”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有助于完善津力达颗粒在改善血糖波动、延缓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将进一步推动其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