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4月底,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波动增加

2023-05-0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01
感染监测数据

(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近1周(4月21日—4月27日)呈上升趋势,4月27日增至6752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近1周(2023年4月21日—4月27日)波动增加,4月27日为4.4%(图1-1)。 

  

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12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427日的1.7万。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129日快速上升,12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1周(2023421日—427日)波动增加427日阳性数为249例(阳性率为1.5%)(图1-2 

  

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02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12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1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6周(224—46日)的波动增加及平台波动后,呈现2周左右(47—423日)的波动下降,近4天(424—427日)呈平台波动,427日为22.1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2.3%(图2-1)。 


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12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约6周(2月24日—4月6日)的波动增加后近3周(47—427日)呈波动下降趋势,4月27日为5.5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0%(图2-2)。 

  

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12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23日后呈低位波动,约6周(224—46日)的波动增加及平台波动后,呈现2周左右(47—423日)的波动下降,近4天(424—427日)呈平台波动,427日为16.5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1.6%(图2-3)。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9—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12—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7周(213—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36—12日)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16周(417—423日)流感样病例占比降至5.3%(图2-4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7周(213—1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下降至3.4%后小幅反弹(第8周新冠病毒阳性率为5.1%);第9~11周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阳性率分别为3.8%2.7%1.9%),第12~13周(阳性率分别为2.3%2.6%)略有反弹,第14周新冠病毒阳性率与前一周持平(2.6%),第15周(410—16日)小幅增至3.2%,第16周(417—23日)增至4.4%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26—12日)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第10周(36—12日,阳性率为53.2%)后上升趋势明显趋缓,第12周(320—26日,阳性率为55.5%)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16周(417—23日)流感病毒阳性率下降至27.7%(图2-5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03
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1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近1周(421—427日)呈波动增加,4月27日为5592例,较峰值减少了99.7%(图3-1)。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1227日至20231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4日增量明显下降,1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波动下降;1周(421—427日)有所增加,4月27日为19(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3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16例)(图3-2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427日为0例(图3-3)。421日至42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0例。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04
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2022年926日至2023427日,全国共报送43777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7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4.6%)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29.4%)。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6.5%)、DY.411.3%)、BA.5.2.4810.9%)、BA.5.2.498.1%)、DY.18.0%)和DY.35.0%)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0.7%)、BF.7.14.13.0%)、BF.7.14.52.4%)、BF.7.14.42.0%)、BF.7.14.30.3%)和BF.70.3%)等。123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图4-1)。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4月26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按顺序分别为BF.7.14、DY.2、DY.4、BA.5.2.48、BA.5.2.49和DY.1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奥密克戎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1日至2023427日,全国共报送35089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3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2.2%)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2.3%)等。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8.8%)、DY.411.2%)、BA.5.2.4810.9%)、DY.18.3%)、DY.35.3%)和BA.5.2.493.4%)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0%)、BF.7.14.13.6%)、BF.7.14.52.8%)、BF.7.14.42.4%)、BF.7.14.30.4%)和BF.7.14.20.4%)等(表4-1)。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27例,其中,4BQ.15BQ.1.134BQ.1.1.131BQ.1.1.171BQ.1.1.181BQ.1.1.351BQ.1.1.381BQ.1.1.461BQ.1.1.532BQ.1.1.661BQ.1.1.698BQ.1.21BQ.1.232BQ.1.82CH.1.16CH.1.1.11CH.1.1.112CH.1.1.171DT.21EA.14EG.13EL.17EM.11ET.110EU.1.13FB.11FD.26FE.17XBB6XBB.15XBB.1.11.11XBB.1.1213XBB.1.15116XBB.1.1643XBB.1.16.121XBB.1.17.11XBB.1.1970XBB.1.19.15XBB.1.22103XBB.1.22.12XBB.1.22.21XBB.1.2310XBB.1.241XBB.1.4248XBB.1.51XBB.1.5.16XBB.1.5.1116XBB.1.5.121XBB.1.5.1335XBB.1.5.152XBB.1.5.162XBB.1.5.171XBB.1.5.21XBB.1.5.201XBB.1.5.218XBB.1.5.2351XBB.1.5.241XBB.1.5.282XBB.1.5.325XBB.1.5.352XBB.1.5.361XBB.1.5.53XBB.1.5.72XBB.1.9540XBB.1.9.153XBB.1.9.21XBB.1.9.31XBB.1.9.523XBB.2.31XBB.2.3.21XBB.2.42XBB.3 

  

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7日) 

奥密克戎进化分支

构成比(%

BF.7.14

22.0

DY.2

18.8

DY.4

11.2

BA.5.2.48

10.9

DY.1

8.3

DY.3

5.3

BF.7.14.1

3.6

BA.5.2.49

3.4

BF.7.14.5

2.8

BF.7.14.4

2.4

XBB.1.9.1

1.5

BA.5.2

1.0

DZ.1

0.8

BA.5.2.50

0.8

DZ.2

0.8

XBB.1.5

0.7

DY.1.1

0.6

BF.7.14.3

0.4

BF.7.14.2

0.4

XBB.1.16

0.3

XBB.1.22.1

0.3

BF.7

0.3

BN.1.2.3

0.2

BA.5.1.32

0.2

BF.7.14.7

0.2

BF.7.14.6

0.2

XBB.1.19.1

0.2

XBB.1.9.2

0.2

XBB.1.5.24

0.1

XBB.1.16.1

0.1

BA.5.2.1

0.1

XBB.1.5.15

0.1

BN.1.3

0.1

BQ.1.1.13

0.1

BA.2.76

0.1

BN.1.3.9

0.1

BN.1.3.5

0.1

XBB.2.3

0.1

BA.5.2.20

0.1

BN.1.2

0.1

XBB.1.17.1

0.1

XBL

0.1

其它

0.8

合计

100.0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6日;2.图中标记的数字按顺序分别为BF.7.14、DY.2、DY.4和BA.5.2.48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3.“其它”指全国范围奥密克戎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05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42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474.0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48.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710.0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90.4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90.6%(图5-2)。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8096.9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9.6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37.2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322.2万人。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427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7%92.6%(图5-3)。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1. 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老年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老年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

2.35比1.jpg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文章


关注话题

  • 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 如何预防并识别重症流感人群?

  • 流感发生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