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傅翔 刘春风
卒中是全球成年人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半数以上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呼吸障碍、非呼吸暂停相关睡眠障碍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睡眠障碍,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长期以来被视作卒中可能的防治靶点。然而,目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对卒中发病及预后的具体影响在不同研究间存在争议。对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相关重要研究的局限性进行归纳,或能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睡眠呼吸障碍可分为阻塞性和中枢性两类。目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其中多数研究都发现OSA与缺血性卒中存在相关性。在卒中后人群中,OSA的患病率高达70%。此外,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证实OSA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SA与卒中因果关联的潜在机制可能涉及间歇缺氧和睡眠片段化。还有几项队列研究发现OSA会增加卒中复发,卒中致死以及不良预后的风险。然而,罕有研究调查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卒中的影响。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殊部位(脑干和间脑)梗死的患者中,中枢性呼吸事件并不少见。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和不宁腿综合征(RLS)在病因学方面与睡眠呼吸暂停关联较弱,因此被归类为非呼吸暂停相关睡眠障碍。RBD和RLS作为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中的热点话题,在脑血管病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仅几项小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非呼吸暂停相关睡眠障碍与卒中风险增高有关。交感神经亢进和多巴胺能递质缺乏可能是RBD和RLS与卒中相关性的潜在机制。然而,以上研究受限于小样本量和不充分的随访时间,研究结论须被谨慎解释。
睡眠持续时间和卒中之间可能存在“U”型的关系,即睡眠持续时间过短和过长均会增加卒中风险,原因涉及促炎因子增高,心房颤动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然而这些研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睡眠持续时间过短或过长的定义在各项研究间存在异质性。第二,很少有研究纳入抑郁和焦虑等可能的混杂因素。第三,多数研究通过自评问卷而非多导睡眠图检查来评估睡眠持续时间。
尚无研究调查睡眠结构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仅一项研究对167例生前完成多导睡眠图检查的患者进行尸检后发现,慢波睡眠增多与脑萎缩相关。卒中影响睡眠结构的潜在机制可能涉及丘脑-皮层的投射受损。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研究间关于卒中对睡眠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异质性可能源自卒中病因,梗死部位等因素。
尚无研究调查昼夜节律紊乱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不仅如此,目前卒中患者节律紊乱检测的方法学尚处初步阶段。仅少数研究发现卒中后患者存在尿液褪黑素的降低。这些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缺乏卒中前褪黑素数据,无法明确卒中与节律紊乱的因果关系;第二,卒中后节律紊乱是卒中直接引起的后果还是住院环境光照改变的结果暂不明确;第三,小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普遍存在选择偏倚,不同研究间异质性大。
既往研究集中于调查OSA与卒中的相关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卒中的关系需更多证据支持。未来针对非呼吸暂停相关睡眠障碍与卒中关系的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充分的随访时间。抑郁、焦虑等因素应更广泛地被纳入睡眠持续时间的相关研究中,多导睡眠图检查可以提供更客观的睡眠持续时间数据。在睡眠结构与卒中的相关研究中,应根据卒中病因和梗死部位进行分层分析。缺血性卒中与昼夜节律的相关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针对卒中患者昼夜节律的标准化测量方法亟待确立。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2每日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