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ASCO丨打破旧认知!郭军教授详解黑色素瘤辅助治疗新发现

2023-06-07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如期而至,于当地时间6月2-6日在美国芝加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盛大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与患者合作:癌症治疗与研究的基石”。围绕该主题,大会汇聚了全球肿瘤学界专家学者,传递最新研究进展,共议未来探索方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牵头的“替莫唑胺联合顺铂对比特瑞普利单抗(抗 PD-1)用于已切除黏膜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研究入选了本次ASCO年会的口头摘要专场(Oral Abstract Session),郭军教授受邀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诚挚邀请郭军教授,以研究者的身份为我们详细解读研究内容,点评研究意义并介绍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现将访谈精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简介




背景

在“免疫前”时代,与高剂量干扰素α-2b相比,化疗(替莫唑胺+顺铂)已被证明对可切除的黏膜黑色素瘤(MuM)是一种更好的辅助治疗方案。然而,随着当前临床研究步入免疫治疗时代,PD-1抑制剂已被推荐作为可切除黑色素瘤的标准辅助治疗。目前,尚无比较化疗与PD-1抑制剂在可切除MuM辅助治疗中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者开展本项研究,旨在确定辅助化疗与PD-1抑制剂在可切除MuM患者中的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纳入于2013年至2019年接受辅助治疗的可切除MuM患者,均为接受化疗(替莫唑胺200 mg/m2/天,第1至5天口服;顺铂75 mg/m2,第1-3天静脉注射;每3周一周期,共6个周期)或特瑞普利单抗(抗PD-1,3 mg/kg,每2周静脉输注)。


两组患者通过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经倾向评分匹配(PSM)以1:1进行匹配,以减少偏差。PSM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根据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


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RFS)期、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期和总生存(OS)期。


结果

共纳入247例患者,其中78例在特瑞普利单抗组,169例在化疗组。通过PSM从两组中各匹配65例患者,基线特征相似。


中位随访52.6个月(95%CI,44.6-60.6个月)时,与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化疗的患者的中位RFS期(28.2个月对12.0个月;HR=0.64,95%CI,0.42~0.98;P=0.04)、DMFS期(42.0个月对19.0个月,HR=0.58,95%CI,0.36~0.92;P=0.02)和OS期(93.4个月对39.3个月;HR=0.56,95%CI;0.33~0.94;P=0.03)都显著更长。


结论

研究中辅助化疗(替莫唑胺加顺铂)显示出比特瑞普利单抗(抗PD-1)更长的RFS期、DMFS期和OS期。这表明即使在目前的免疫治疗时代,辅助化疗也可能是可切除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更好的治疗选择。






专家访谈


郭军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黑色素瘤研究联盟亚太地区主席

全球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video



Q1:您认为这次的研究能够引发国际领域学者关注的原因有哪些?

实际上,中国的黑色素瘤研究已经获得过5次在ASCO大会上口头报告的机会,今年也是连续第4年登上ASCO的舞台,这些与中国黑色素瘤领域学者20余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之所以本次研究能够继续获得ASCO大会的青睐,我想有几个原因。首先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黑色素瘤以皮肤型为主要亚型。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黑色素瘤主要是肢端型和黏膜型。我国在亚型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独特性。


其次,多年来我国学者在黑色素瘤的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贡献了很多成果。特别是黏膜型黑色素瘤,几乎所有的指南推荐都来源于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这体现了黑色素瘤领域的中国力量。


最后,我们本次的研究聚焦于黏膜型黑色素瘤,研究的结果出人意料,打破了一些旧有观点。因而为黏膜型黑色素瘤辅助治疗再填新证的同时,也获得了ASCO大会的肯定。


Q2:本次研究解决了哪些临床诊疗的问题?

过去,中国学者围绕黏膜型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总体而言,黏膜型黑色素瘤对辅助治疗的反应与皮肤型黑色素瘤有很大不同。前者在使用化疗时得到的RFS和OS获益比使用大剂量干扰素要好很多。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迅猛发展,PD-1、CTLA4抑制剂已经成为了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主流,也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的标准治疗。但我们不禁要思考,对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也是这样吗?PD-1抑制剂能够取代化疗成为标准的黏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吗?本次研究就着眼于这些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


Q3:您认为研究结果会为对患者诊疗策略和获益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黏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配对以对比化疗和PD-1抑制剂的疗效差别。结果发现RFS期在化疗组达到了28个月,但在PD-1抑制剂组仅有12个月,相差一倍以上,OS和DMFS也有统计学差异。此外研究还就PD-L1表达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PD-L1阴性的患者,上述结果均成立。而对于PD-L1阳性患者,化疗有获益趋势但与免疫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这样的结果依然很有意义。


本研究证实,对于黏膜型黑色素瘤这一特殊亚型,化疗依然是辅助治疗的金标准。这与皮肤型黑色素瘤以PD-1抑制剂为标准辅助治疗存在较大差异。在免疫治疗时代,这样的结果可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于黏膜型黑色素瘤患者而言,治疗策略的改变也为争取更大程度的获益带来新的希望。



审阅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郭军

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