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11月9—1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CGC2023)在武汉成功召开。会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聂勇战教授以“幽门螺杆菌(Hp)联合胃癌表征分子的预警价值”为题做精彩报告。该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结合了讲者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为了让更多同道了解这次会议的精彩内容,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聂教授就其专题报告进行分享,敬请关注。
聂勇战教授
胃肠癌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临床存在早期诊断困难、药物疗 效不佳和难以预判转移三大瓶颈问题,我们以预警早诊、逆转耐药和防治转移为突破口,开展攻关研究。肿瘤的早诊早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癌前病变阶段的筛查、原发癌的早期检测和有症状人群的及时诊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三大有效途径,各阶段均存在诸多瓶颈,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是实现早诊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肿瘤标志物可简单分为传统标志物和新型标志物。临床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的检测简便易行,但在Ⅰ期、Ⅱ期肿瘤患者中的灵敏度低,基本上不能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近年随着各种组学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现了一系列新型标志物,如甲基化基因,突变基因、miRNA等,但肿瘤早期诊断仍然面临诸多瓶颈问题。《科学》(Science)杂志最新综述提出了肿瘤早诊的五大挑战,包括深入认识早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精准鉴定风险人群、高效发现并验证标志物、开发新型准确的检测技术以及对早期检测方法进行合理评估等5个方面。本文以此五大挑战为主线,分析肿瘤标志物发现、验证和检测技术研发的现状和出路。
近年来,以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循环肿瘤细胞(CTC)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治研发中备受关注。液体活检将在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分期分型、预测复发转移、疗效评估和甄别耐药方面发挥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今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让人备感振奋,这项名为PATHFINDER的研究采用液体活检泛癌血液早筛产品Galleri诊断试剂盒对50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在6662名参与者中,最终检测到92名(1.4%)可疑肿瘤患者,组织溯源准确度为96.3%,阳性预测值(PPV)为44.6%。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液体活检目前在质控方面很难像常规肿瘤标志物一样,实现各个医院的同质化,价格也非常昂贵。因此在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我们仍需以传统病理和标志物为主体,探索稳定和较为简便易行的液体活检新技术,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传统技术和创新性技术将是肿瘤精准诊治的基础。
胃肠黏膜恶性转变的关键分子可作为预警和早诊的理想标志物。团队历时十余年,发现了多个炎癌转化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分子,同时制备了一组胃肠癌相关单抗。我们研究首次发现MG5识别的抗原LAMP2A作为自噬途径CMA中的关键分子,可与抑癌分子RhoE相互作用,使之降解,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发生。西京消化实验室1986年克隆制备的MG7单抗可以特异性识别CEACAM5糖肽表位。其中MG7和MG5单抗,随胃黏膜病变进展,免疫组化染色逐渐增强。我们成功鉴定了它们的抗原,并揭示了其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团队在以上基础上深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发现MG5联合MG7单抗检测可显著增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识别率。为了确证联合检测的预警价值,团队在山东临朐胃癌高发现场人群开展巢式队列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且MG5高表达的人群患癌风险提高4.61倍,MG5和MG7同时高表达的人群患癌风险提高6.41倍。基于以上结果,团队研发了两种单抗联合检测的胃癌预警试剂盒,推广到全国多家中心单位,对筛选出的高危患者进行内镜精查和密切随访,目前正在开展万人规模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在Ⅰ、Ⅱ期胃肠癌患者中的灵敏度低,无法用于早期诊断,因此亟待发现新型肿瘤标志物。基因甲基化是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分子事件,被认为是理想的早筛早诊候选标志物。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我们对前期发现的6个胃癌甲基化基因进行验证,发现其中SEPTIN9和RNF180联合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团队与企业协同攻关,研发出RS9胃癌诊断试剂盒。2010年,在国家“973”项目资助下,我们通过对513例患者进行DNA甲基化测序,发现RNF180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胃黏膜病变进展中逐渐升高,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是胃癌早诊的理想标志物。历经十多年的研发,联合企业成功研制出胃癌早诊液体活检试剂盒。2017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由西京医院牵头联合多中心单位完成临床试验,并于2020年4月获批NMPA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是国际首个胃癌基因甲基化辅助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已在全国26个省市广泛应用,并进入北京市和陕西省医保目录,截至2023年6月,累计完成37.9万人次检测。
通过RS9试剂盒早期诊断、单克隆抗体MG7免疫组化试剂盒预警检测,结合高危因素评估,我们建立了胃癌早筛早诊风险分层评估体系,成功筛查出高危患者和早癌患者,并将这一评估体系依托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网络单位推广应用到全国。截至目前,本中心有8个分中心,24个核心单位,261个网络单位。已搭建完成合计293家单位的消化系病三级网络平台。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