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周围神经病组 龚凌云
病房,某日午时,同事带来他老乡,手中持着一大摞外地医院检查资料,详细查看后,大致情况如下:男性患者,二月前出现四肢远端麻木,起病一周,下肢感无力,初能独自行走;一月后需人搀扶,蹲下站立困难,上肢抬举费力;麻木逐渐上升,下肢至膝、上肢及肘。尿便正常。既往糖尿病史5年,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化血红蛋白6.5mmmol/l。体检:四肢腱反射未引出,上臂肌力3级,上肢远端4级;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4级;手腕及足踝以远针刺觉减退。双侧骨间肌萎缩。余体征正常。血检各项生化、维生素、肿瘤抗体、甲状腺功能、风湿、血液相关指标均正常。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腰穿蛋白1g/L,细胞数2*106/L。院外考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控制血糖、修复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后症状仍在加重。
显然,从其临床特点分析,患者为一例慢性远近端均受累的周围神经病,感觉运动神经髓鞘及轴索均受累,近端更重。分析其病因,虽该患者有糖尿病(DM)病史,病史中有二点不符DPN之处:1.病程进展快速2.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故而更倾向:慢性炎症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CIDP),即以往俗称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我院给予复查肌电图提示:四肢感觉运动神经脱髓鞘并轴索损害,双侧正中、尺神经可见非嵌压部位波形离散及部分传导阻滞,F波波形离散、传导速度减慢。确诊“1.CIDP 2.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辅以B族维生素、控制血糖、肢体功能训练等治疗。二月后同事反馈,该老乡肢体功能明显恢复,日常生活已无受限。
50%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类周围神经病,统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DPN可出现在诊断DM前。其中超过80%的DPN呈长度依赖远端多发性轴索型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远端感觉异常;远端腱反射(踝)消失等。故而,外院考虑此病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亦在情理之中。
1975年,梅奥医学中心的PeterJ.Dyck博士就提出过: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类似CIDP的周围神经病,DPN与CIDP这两种疾病可能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四十年后,CIDP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仍在探讨。9%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CIDP,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尤为多见。糖尿病患CIDP比非糖尿病者高11倍。
DM患者诊断CIDP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无法用单纯的DPN解释;2.糖尿病患者伴发CIDP往往具有更广泛的轴索损害,叠加的轴索损伤掩盖了CIDP基本的脱髓鞘电生理学特性。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CIDP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治疗有效,但疗效不及单纯CIDP患者。丙种球蛋白可以在严重疾病状态优先选择,疗效不佳或进展可考虑血浆置换,激素获益不大且影响血糖代谢,不做常规推荐。
严谨完善的临床、实验室和电生理检查可更加准确地把CIDP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识别出来。
【参考文献】Broil V, Blanchette CM et. The dilemma of diabete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6 Sep-Oct;30(7):140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