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团队解答世界问题!全球首个支持T2DM强化降压目标低于120 mmHg的研究问鼎NEJM | 内分泌临床研究展播

2025-03-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治疗

发表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 J Med,IF(2023):96.2]

主要通讯作者:王卫庆、徐瑜
第一作者:毕宇芳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推荐理由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降压治疗目标(BPROAD)研究是全球首个支持强化收缩压治疗目标至低于120 mmHg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评价降压目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糖尿病患者最佳降压目标这一关键的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解答,为全球相关指南共识更新与心血管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了中国证据。BPROAD研究在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作为最新重磅研究开场报告登场,其划时代意义不言而喻。


研究解读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控制收缩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但全球现行临床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收缩压控制目标仍然存在争议。

2010年发表的ACCORD研究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降压治疗目标,但受限于其统计学效能及与降糖治疗的交互作用,并未发现强化和常规治疗组间心血管事件的差异。SPRINT研究发现强化降压治疗使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显著降低27%,但这项研究并未纳入糖尿病患者。

BPROAD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结局评估者持盲、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团队从25个省、直辖市,83个城市的145个研究中心招募了12821名50岁及以上、收缩压升高、心血管风险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强化降压治疗至收缩压水平低于120 mm Hg(6414人)或接受常规降压治疗至收缩压水平低于140 mm Hg(6407人),干预时间长达5年,主要评估并比较强化降压治疗组与常规降压治疗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复合终点(包括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需治疗或住院的心力衰竭和心血管原因死亡)。

同时,研究团队依据严格规范的研究流程和访视计划进行研究干预和数据采集,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未曾间断。

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收缩压降至140 mm Hg以下的常规治疗策略相比,将收缩压降低至120 mm Hg以下的强化治疗策略可在长达五年的随访期间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研究提示,强化降压时需要谨慎监测低血压的发生,并严密监测多种降压药物使用后的电解质水平。


专家点评

2024年,宁光院士代表研究团队首次宣布BPROAD研究重要结果,开启了AHA百年庆典暨2024年科学会议最新重磅研究(Late-Breaking Science)的首场报告。这是中国代谢领域学者首次作为开场报告登陆AHA年度会议最新重磅研究专场,标志着我国在代谢与心血管临床研究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并同时在线发表于临床医学领域专业期刊NEJM,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式意义与开创性价值。

BPROAD研究是继里程碑式ACCORD研究之后,聚焦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强化与常规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评价降压目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谨慎监测多种降压药物使用过程中低血压与电解质水平的前提下,与降低收缩压至<140 mm Hg相比,降低收缩压至<120 mm Hg能显著减少21%的主要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

BPROAD还是全球首个支持强化收缩压治疗目标至低于120 mmHg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为糖尿病患者最佳降压目标这一关键的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解答,为全球相关指南共识更新与心血管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了中国证据。


作者简介


王卫庆.jpg
王卫庆教授
通讯作者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杂志副主编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在内分泌肿瘤与代谢性疾病诊治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JAMA,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研究论文500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5项

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研究员.png
徐瑜教授
通讯作者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

研究方向: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人群早期防控研究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毕宇芳教授.jpg
毕宇芳
第一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致力于 2 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环境与遗传风险因素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61 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


团队简介


瑞金团队.jpg

历经六十年、在五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瑞金内分泌”已成为品质的象征,书写了瑞金医院乃至中国内分泌代谢学科的许多个第一和首创,荣获上海市质量奖金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连续14年居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内分泌)首位。瑞金内分泌医、教、研齐头并进,编写了医疗行业第一部质量管理著作,创刊两本内分泌行业重要期刊,在《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700余篇,4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0c7d83eb33280f5395cb60023dcbd130.png


ecca3439cf54b73a3b4f3be8cdbbd1c7.png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