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2030年需实现总体癌症生存率提高15%。在肝癌治疗领域,我国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多年来中国专家们孜孜以求的开展诸多探索,一直引领着全球肝癌治疗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研究成果逐渐展现,我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出肝癌防治方面的中国声音,不断推动着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进程。本报采访了西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德英教授,精彩内容如下。
康德英教授从循证医学角度对肝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阐述。
近年来,全球肝癌靶向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中国学者文献数量占1/3。然而,中国学者在高质量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数量占比不高,仅达到全球水平的一半。对此,康德英教授结合对具体研究实例的分析,指出循证医学PICOS模式(研究对象、干预、对照、结局、研究设计)有助于提升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为临床医生如何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出了建议。
康德英教授强调,在开展高质量的RCT研究基础上,还应强强联合,补充开展相关真实世界研究,从而进一步丰富循证医学证据源。目前,循证医学已由过去以RCT研究为主导的1.0时代进入真实世界研究作为补充的2.0时代。通过比较不同亚组的临床结局,真实世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观察药物的实际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明确最佳适用人群,为临床实践的优化管理提供相关证据。
从循证医学角度解读了如何看待非劣效性研究结果。REFLECT研究在符合非劣效性试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其主要终点和预设亚组获得了非劣效性的研究结果。对于HBV和大中华地区等人群均为“非预设亚组”,因此无法从REFLECT研究中获得非劣效或优效性的研究结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REFLECT研究中索拉非尼的用药时间为3.7个月,显著低于10年前SHARP研究中的5.3个月,这可能是开放标签的设计对研究结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偏倚。
康德英教授介绍,肝癌是异质性很强的肿瘤,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复杂、多重机制的共同作用,涉及到包括血管新生、微环境改变、细胞分裂增殖失控、免疫系统抑制等等多种激酶通道,因此, TKI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更可能有效的手段。事实也的确如此,SHARP和Oriental两大研究表明,索拉非尼对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的OS。仑伐替尼的REFLECT研究也仅证实仑伐替不劣于索拉非尼。RESORCE研究奠定了瑞戈非尼二线标准治疗地位,显著延长生存,中位OS达到10.6个月,降低了37%的死亡风险。目前一线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是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
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免疫单药治疗的ORR都不超过20%,由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有限,其疾病进展率高达40%左右。免疫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治疗是肝癌治疗研究的新趋势,免疫联合血管靶向治疗开启了免疫治疗2.0时代。
瑞戈非尼是唯一显示具有抗免疫抑制作用机制的TKI,这也是瑞戈非尼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的有力保证。瑞戈非尼可全面抑制抗血管生成靶点VEGFR-1、-2、-3、PDGFR、FGFR-1、-2等,阻断VEGFR,接触免疫抑制,并可通过对CSF-1R的抑制作用,导致免疫抑制被阻抗,从而增强免疫,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最佳搭档。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局部治疗如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导致VEGFR升高,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联合瑞戈非尼后可阻断这一过程,这也是TACE可与免疫治疗等联合的机制基础。
靶向药物问世以前,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介入治疗都未能提升肝癌的总体疗效。2008年索拉非尼用于肝癌,开启了靶向治疗手段的先河,SHARP研究和Oriental研究奠定了索拉非尼在肝癌中的地位。2018年瑞戈非尼上市以后,一线索拉非尼序贯二线瑞戈非尼单药治疗OS达到26个月,这个数据非常令人鼓舞。近两年多项真实研究一再证实瑞戈非尼二线治疗的显著疗效。从作用机制来讲,瑞戈非尼是多靶点TKI,可抑制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肝癌二线治疗中,瑞戈非尼“一枝独秀”。目前一线治疗索拉非尼序贯二线治疗的疗效非常好,是首选方案,因为两种药物都进入了医保,患者的经济负担很轻,这对于中国这个肝癌大国来说无疑是患者的福音。
之后,康德英教授介绍了西部影响力项目,为集合众力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自2017年起,连续两年发起“西部影响力—中国西部地区肝癌诊疗多学科交流项目”,受到西部各地医师的广泛关注及认可。
“西部影响力——中国西部地区肝癌治疗领域多学科诊疗交流项目”开展2年来,西部15省35家核心医院组建发展了肝癌MDT团队,迄今为止总计开展近130余场院内MDT、17场多媒体院际交流。其中,2017年开展48场院内MDT、6场多媒体院际交流;2018年开展87场院内MDT、11场多媒体院际交流。
“西部影响力——中国西部地区肝癌治疗领域多学科诊疗交流项目”的开展为近千名医生以肝癌外科为基础,构建多科综合治疗交流平台;为中西部地区的肝癌MDT治疗模式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造福了数以千计的复杂性肝癌患者;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医院肝癌MDT成为常规开展的学术活动,期待项目继续发展,提供更多相互交流机会,期待未来得出更多数据的果实。
本文由康德英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