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时间7月6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即将步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而对脆弱的心血管来说,“高危时段”才刚刚开始。
JAMA Cardiology:
极端温度下暴露与心血管病死率增加有关
2024年6月12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JAMA Cardiolog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limate Chang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的系统综述,分析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环境压力因素与心血管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纳入了492项观察性研究,其中182项是关于极端温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结果显示,极端温度下暴露与心血管病死率和发病率增加有关,但其程度随温度和暴露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暴露于32.2 ℃以上温度的时间每增加一天,与成年人每月心血管病死率增加0.12%相关。
心血管医生证实:
高温对心脑血管健康构成威胁
“6月以来,北京120呼叫量较上月同期明显上升,日均呼叫量达5200余次,增加11%,派出救护车辆日均2400余次。根据来电主诉,位列前3位的为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6月17日早,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薛亚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高温确实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温对心脑血管的威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高温会造成人体大量出汗,从而造成水或体内电解质的失衡,对心脏血管、脑血管的正常运转功能构成威胁;此外,高温会导致体液丢失,血液变得浓缩和黏稠,增加血栓的风险,引发心梗或脑梗;高温中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心脏的工作量会增加,负担也会加重。”
薛亚军主任提示,“炎热的夏季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尤其是一些含有电解质成分的水;另外,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在高温时期出门,有相关出门需求,尽量选择在早上和晚上;最后,高温时期,中老年人应当加强对血压等情况的监测,若出现较大波动,应当适当咨询医生并及时调整药物。”
保护心血管
夏天要做好这8件事
坚持锻炼,不可犯懒
天虽热,但不能成为我们犯懒的借口,建议选择气温较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在烈日下或高温湿热时锻炼。
活动量:以活动后无身体不适为准,心率及呼吸加快可在休息后4分钟内恢复,连续时长<1小时。
活动时间:心脏疾病患者建议在晚饭后一小时锻炼。
空调:26℃~28℃
避免正午出门,建议出门戴上遮阳帽或遮阳伞。
当天气闷热时,建议室内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过低,26℃~28℃为宜。注意,隔几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换气。
三餐饮食,清淡避“咸”
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及糖分。
虽少油腻,但仍要吃一些瘦肉、鱼类,摄入充足蛋白质。
一提到“清淡”容易想到稀粥配咸菜,但“清淡”其实是指不可大鱼大肉,而且咸菜含盐量高,不可忘掉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高血压人群应降至5克以下。
出汗增多,注意饮水
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 ml,也可以适当喝一些含电解质(钠离子)的运动饮料。
三餐前后及睡前、起床后都要注意适当饮水。
冠心病、心衰等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入量,否则会加重病情。
西瓜等含水分较大的水果与饮水同理,不可过量食用,增加心脏负担且易导致血糖升高。
保证7~8小时睡眠
白日延长,气温升高,入睡时间较秋冬偏晚,且睡眠质量易受影响,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保证7-8小时睡眠为宜。
此外,午间小憩半个钟头,确保精力充沛。注意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情绪不可“燥热”
夏天天气燥热,连带影响心情变得烦闷。
无论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等,都要避免情绪激动、紧张,使中枢神经持续兴奋,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要保持心情放松,不可大喜大悲。建议身边备有急救药物。
不可自行停药!
不分春夏秋冬,心血管病患者应该长期坚持服药治疗!
即使血压较前下降也不可随意停药、减量。
夏日饮食偏清淡合并降脂药物作用,血液指标可趋于正常,但需医生综合评估疾病程度、危险因素等后调整药物,不建议自行停药。
冰啤虽爽,最好别喝
很多人觉得夏日一杯冰啤酒解暑纳凉。
其实,夏天人体出汗较多,饮酒会造成“微热”感觉,易使口渴出汗现象加重,且降低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头晕、心悸,甚至黑蒙、晕厥等症状,增加危险。
经常大量饮酒,酒精还会持续损害心肌,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对于高血压患者,男性酒精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5克,每周不超过140克;女性酒精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5克,每周不超过80克。
小循综合整理自梅斯心血管心前沿、生命时报、哈特瑞姆心脏科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