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衰的深度吸气训练:最安全的心衰力量训练

2021-11-11作者:论坛报沐雨综述
心力衰竭原创

无论是心衰呼吸困难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肌力量训练都越来越得到重视,吸气肌训练(IMT)仍属于力量训练范畴。不管呼吸辅助肌肉是否参加呼吸过程,膈肌和下胸段的吸气肌肉都完成了70%左右的通气量,而且呼吸辅助肌肉加入的呼吸运动,增加耗氧辅助呼吸效能较差,所以不主张进行“形式主义”的辅助肌肉训练。这方面不能放大国外康复医学的错误和误区,要摆脱传统康复医学的呼吸技能只注重呼气训练、不注重吸气肌训练的影响。


15年来,心衰中吸气肌肉的衰退评估与吸气肌肉训练的研究表明,深度吸气训练可以减少心衰呼吸困难、提高最大摄氧量,减少严重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吸气肌衰弱的病理基础和训练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可以通过测定患者的最大吸气压力参数,精准设计循序渐进的吸气肌肉训练。经过多年的争论和临床工作组的潜心研究,目前已形成如下共识:吸气肌训练是最安全的心衰力量训练,可以从炎症因子、代谢反应、肌肉反馈优化机制、肌肉纤维比例变化、降低交感激活等多方面改善心衰预后。


有专家指出,心衰运动治疗可从四个方面改善心功能:通气、交感应激的下调、血液动力学和骨骼肌代谢。目前,吸气肌训练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完善,已有世界性协作组的有氧耐力吸气肌训练(ARISTraining),旨在优化各种心衰的运动治疗方案,客观评估运动训练的安全性和改善心肌结构、心功能射血分数和心肌代谢。


荟萃分析显示,有氧耐力训练结合吸气肌训练,比单纯的有氧耐力训练,更能减少呼吸困难,改善吸气肌功能和心肺耐力。隶属于力量训练的高强度吸气肌训练,能够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和LVEF。2013年开始实施的ARISTOS-HF协作组研究,规范了各种心衰的有氧耐力训练、力量抗阻与吸气肌抗阻训练方案。



2021-10-27_101135.jpg

徐顺教授


PhD.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运动保健专家、运动心脏病学鉴定专家。


研究及实践领域:

整体运动测评与心肺耐力测评与训练著名研究者;高龄老人训练;姿势恢复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运动治疗倡导者危重症呼吸重建与心衰力量训练。


国家级多个专业学会副主委、常委及委员。


到访过欧美18家医院研修心血管运动保健与医学监督运动方案(心脏运动康复)。


疫情期间央视财经《职场健康》驻场嘉宾,北京电视台《健康北京》多期嘉宾。以通俗易懂地解释医学科学见长。


微信图片_20200508111153.jpg

“心衰学堂”栏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证据和新理念,帮助临床医师应用现代视角来认识和防治心衰。采用文章、病例讨论和视频直播等方式。内容除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外,着重要求实用性和适合中国国情;鼓励学术民主,不回避争议;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加辨识能力。本期“心衰学堂”我们将讨论心衰心率管理的一些问题。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