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闻周刊丨心衰中心质控指标如何与时俱进?——杨杰孚、李新立、董吁钢、周京敏联袂解读

2022-08-27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非原创 心闻周刊

“心”闻每周看

!心闻周刊分割线.gif

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7篇临床研究,6条行业资讯,同时特别邀请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共同解读《中国心衰中心质控指标和考核办法》(第二版)。


!心闻周刊.jpg




“国际心研究”主要内容

  •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并未给自我血压监测更多助力

    8月15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并未给自我血压监测带来更多帮助。该研究共纳入2101例血压未良好控制且希望降压的患者,患者均使用研究者提供的自我监测设备,随机分配至标准监测组或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连接的增强监测组。

    6个月随访显示,增强组和标准组收缩压值平均变化为−10.8 mmHg和−10.6 mmHg,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尽管增强组有更多患者血压达到<140/90 mmHg(32% vs 29%),但这一趋势并未延续到130/80 mmHg,其他次要终点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 运用QFR评估PCI后残余病变模式

    8月22日,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运用定量血流分数(QFR)回撤曲线,可以评估PCI后残余病变模式,并与2年临床事件相关。

    该研究率先提出了生理性残余病变模式的概念和二维特征,包括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回撤压力梯度 评估残余病变 生理性弥漫程度,以及通过瞬时 定量血流分数变化 评估残余病变局部严重程度。与目测评估相比,这一评估方式改变了约50%血管术后残余病变模式结果,且采用QFR定量的生理性残余病变模式与术后2年不良预后相关。

  • 主动脉瓣外心脏损伤程度及变化与预后相关

    8月23日,JACC发表的一项分析显示,基线时瓣外损伤的程度及其1年后的变化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汇总了PARTNER 2和3研究中接受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974例患者数据,并在基线和术后1年进行心脏损伤分期。

    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1年时有15%的患者心脏损伤改善,60%无变化,25%发生恶化。2年死亡率与基线和1年时的心脏损害程度相关;心脏损伤分期的1年变化与2年的死亡率和死亡或因心衰住院的复合事件独立相关。

  • 不同LVEF的HFpEF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左室射血分数(LVEF),描述不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该研究入选56例根据2016年ESC心衰指南诊断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分为LVEF 50%~60%和LVEF>60%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进行经股动脉心导管检查术。

    结果显示,LVEF 50%~60%之间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表现为收缩力降低、心室-动脉耦合受损和细胞外体积分数 升高;相反,LVEF>60%的患者表现为高收缩状态、左心室后负荷过大和前负荷储备减少。


  • LBBAP适用于心动过缓和心力衰竭的治疗

    8月18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MELOS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关于LBBAP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欧洲14个临床中心尝试植入LBBAP装置的2533例患者。用于心动过缓和心力衰竭的LBBAP电极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2.4%和82.2%。LBBAP电极植入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宽基线QRS波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7%,209例患者(8.3%)发生了包括室间隔穿孔、冠脉损伤/痉挛等在内的起搏导线经室间隔路径相关并发症。

  • STEMI急诊开通血管后不植入支架的临床结局

    8月19日,EuroInterven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STEMI患者急诊开通血管但未植入支架的临床结局。该研究从DANAMI-3-DEFER 研究中筛选患者,急诊开通血管后血流稳定且无明显残余狭窄的患者分组到延迟治疗组考虑不放支架,与常规急诊开通血管并即刻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MI)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在3.4年的中位随访期间,未植入支架组和立即植入支架组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P=0.66)。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分别为2% vs 4%(P=0.70)和4% vs 6%(P=0.43)。


  • 中国HFpE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临床结局

    8月23日,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发表了中国HFpE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临床结局相关数据。

    研究数据来源于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中心数据库,共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自我国31个省份481个心衰中心单位的41708名HFpEF住院患者。结果显示,缺血、感染和心律失常是患者住院的三个最常见诱发因素。近67.4%的患者有三种或以上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和房颤是三种最常见的合并症。1年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4%,其中因心衰住院为13.6%,心血管死亡为3.1%。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因素包括既往1年因心衰住院、血清钠水平<135 mmol/L和NT-proBNP>1800 pg/mL。研究还发现临床实践存在与当前指南不一致的情况。


“行业心动态”主要内容


  • 2017年ACC/AHA和2018年ESC/ESH高血压指南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指导文件。近期,欧美双方学会共同委托Paul Whelton等专家对两份指南进行了比较,并同期发表在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文章指出,两份指南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推荐用于诊断高血压的血压临界值,同时治疗时间和强度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相较于更早版本指南,这两份指南提供的建议有很大的一致性,未来不同国家和地区指南的进一步统一,将有助于促进临床实践的改变,从而改善全球高血压的预防、认识、治疗和控制。


  • 8月15日,AHA发布了关于家庭透析疗法心血管效应的科学声明。声明指出,每周三次中心血液透析,是全世界治疗肾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方法。新出现的证据支持采用更为生理化的透析治疗方法,包括家庭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能会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心血管结局。声明倡导采用跨学科护理模式,增加家庭透析治疗的使用。

  •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反应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8月18日,AHA发布了关于心血管疾病症状与研究相关性现状的科学声明。声明主要目的是介绍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科学现状和相关性。根据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对患者报告的症状进行回顾。

  • 近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急诊医学分会协同相关学会组织 专家,发布了《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指南重点突出了急诊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救命-治病-纠正病理生理”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也提出了病情趋于稳定后的“药物转换-出院-随访”等全程化管理的建议,并对老年人群、妊娠与围产期人群等特殊临床问题进行了有特征性的简述和管理推荐。

  • 8月17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发表研究称,该团队在芬兰人群中发现了一种典型基因变异,与平均人群相比,变异携带者患心脏病的风险大约低五分之一。该变异主要存在于MFGE8基因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关联在日本和爱沙尼亚生物样本库中得到了验证。研究者表示,这一发现为开发预防心血管疾病新疗法提供了新靶点。


  • 近日,Mayo Clinic发布了SERF消融技术的First-in-Man试验结果。SERF消融技术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使用导管内加热盐水增强射频能量的壁内消融针。相较于传统方法,SERF技术采用对流加热来增加热传导,并在壁内靶点产生更深、可控的损伤。本次试验共纳入32名受试者,平均射频时间为430±295秒,导管使用时间为122±65分钟,手术持续时间为4.3±1.3小时,急性手术成功率为97%。




“每周心评论”内容概要

    

近期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发布了《中国心衰中心质控指标和考核办法》(第二版),新的质控指标和考核办法,在填报、质控指标计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本期特邀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共同对此进行解读。


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ESC 2022

四大指南要点速览 banner.jpg


微信图片_20220609153304.gif


相关推荐

♥ 重新定义“长寿饮食”!Cell杂志点评素食、生酮饮食和间歇禁食等

♥ 值班必备④|室扑、室颤的典型心电图表现(附图)

♥ 10 类可导致血压升高的药物,使用须谨慎

♥【1分钟快知识】胺碘酮为什么禁用生理盐水?

♥ 新版房颤诊疗建议发布!系列解读②:关于房颤筛查的建议

♥ 这类高血压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威胁肾脏!


心血管引导.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