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王护士发现3床祝阿姨的体重指数BMI值>30,希望祝阿姨在自己的宣教下,能努力锻炼减重。可祝阿姨却说:平时会走走路干干家务,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夏天更不想动了。聪明的小王护士想了想给大家做了一期夏日运动处方,跨出我们的第一步!燃烧我们的卡路里!
著名运动医学专家范阿肯教授说,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者,罹患癌症的概率减少几乎90%,“经常性适度运动”亦被纳入《国际防癌守则15条》。而即使患者得了癌症后身体比以前变弱了,但是一味静养不运动,反而会让患者的体质越来越弱,免疫力低下。运动锻炼则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疲劳,调整改善患者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夏季运动不仅能帮助人们应对高温环境,还有多方面的健康益处。结合科学研究和运动指南,以下是夏季运动的六大核心好处及相关科学依据:
夏季高温下运动促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心脏供血更充分,从而提升心肺耐力。同时,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肺泡气体交换效率提高,血液含氧量增加,进一步强化心肺功能。研究表明,夏季规律运动者的心脏功能、肺活量及免疫力均优于非运动人群。
高温环境下运动可促进汗液分泌,通过汗孔排出体内毒素(如尿素、乳酸等),改善皮肤状态。汗液中的抗菌肽还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抵御病原体入侵。此外,运动消耗的热量比其他季节更高,脂肪分解效率提升,有助于减脂塑形。
运动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增强,长期坚持可辅助控制高血压。研究指出,夏季运动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风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运动促进多巴胺、内啡肽等“快乐激素”分泌,缓解焦虑和压力,提升愉悦感。夏季轻运动(如散步、瑜伽)尤其适合调节情绪,帮助释放都市生活压力。
长期在高温下进行适度运动(如游泳、慢跑),可增强身体对炎热环境的适应力,提高散热效率,减少中暑风险。这一过程还能锻炼神经系统对体温的精准调控。
运动通过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缺乏、便秘等问题。夏季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进一步维持消化系统正常运作。
中医有句话“顺应天时,调和气血”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夏季阳气外浮,人体气血趋向体表,适度运动可助阳气升发,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抗病能力 。《黄帝内经》指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季运动可提升耐热能力,调节阴阳平衡。
夏日运动处方来了!
每周至少进行3次~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持续20分钟~40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40分钟。体力较弱者可缩短时长,但需保证每周至少1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心率控制:采用公式(220-年龄)×50%-70%计算目标心率,例如60岁患者心率应控制在80~112次/分。
• 主观感受:以微微出汗、呼吸稍快但能正常对话为宜,避免过度疲劳。
• 中等强度:快走、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稍快但能正常对话。
• 较大强度:游泳、骑自行车等,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每周不超过2-3次。
优先选择低冲击、低感染风险的活动,如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抗阻训练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每周2-3次。
初始阶段可从低强度开始(如15分钟/次),逐步增加至30~40分钟/次,避免过度疲劳。
• 推荐时间:清晨(6:00-8:00)或傍晚(16:00-18:00),避开10:00-17:00高温时段。
• 饭后1小时再运动,避免空腹或饱腹运动。
减少高强度运动(如跳绳、篮球),以中等强度为主。
• 运动前后及时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每日饮水量≥2000 ml。因为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避免钠快速流失)。锻炼出汗量大,无机盐流失,所以补水应以温淡盐水为主;可以喝些1%的淡盐水,也可以购买碱性运动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而且维生素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身体疲劳。
• 避免运动后立即喝冷饮或洗冷水澡。
• 选择通风、阴凉的场所,避免紫外线直射或密闭空间。
• 白细胞低下者避免人群密集场所,血小板减少者慎防磕碰。
• 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 骨转移、造瘘、深静脉置管等特殊患者需提前评估风险。
• 低强度:散步(20分钟/次)、八段锦(15分钟/次),每周3次。
• 中强度:快走(30分钟/次)、瑜伽(20分钟/次),每周2次。
• 抗阻训练:弹力带拉伸(10分钟/次),每周2次。
提示:具体方案需结合患者治疗阶段、体力及并发症情况个性化制定,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