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郑伟燕教授访谈:聚力罕见病防治,共探诊疗新路径

2025-06-25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3月29日,以“呐罕·无界”为主题的2025年罕见病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论坛汇聚了医疗机构、专家学者、患者组织及社会爱心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致力于打破边界,进一步探讨罕见病的可持续保障,规范罕见病的筛、诊、治、管、研,以期实现我国的罕见病防治体系“病有所医”、“医有所药”、“药有所保”的持续完善。

此外,凝聚“百万分之一”的超罕见病患者群体心声、旨在提升社会各方关注的“超罕见病IP标识”也在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值此会议之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伟燕教授接受访谈,围绕戈谢病诊疗科研进展、患者教育管理、科室 MDT 工作开展及患者个性化长期管理方案制定等关键问题展开交流。郑伟燕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与前沿见解,为罕见病诊疗与管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方向。


专家简历


郑伟燕.png

郑伟燕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血液疾病学组组长

浙江省卫健委戈谢病专家协作组组长


Q1

您考虑如何提高戈谢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

郑伟燕教授:促进戈谢病的早期发现与精准诊断一直是医学领域努力的方向,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流程。首要任务是增强各专业医生对戈谢病临床症状的认知,以便在疾病早期识别并进一步筛查。当前的高危筛查主要采用干血纸片法(DBS)进行酶学检测以及生物标志物检测。若两项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将继续开展基因检测。这两个层面的检测有助于精准诊断戈谢病患者。

在提升早期发现能力方面,建议加强地区筛查和家族筛查,但实施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正在尝试开展地区筛查,例如社区、单位退休职工及社区民众常规开展年度体检,主要进行常规血液检查、B超、心电图等。那么可发现血小板减少和脾脏肿大的患者,在排除其他明确肝病或恶性疾病后,可送检进一步诊断,从而实现戈谢病的早期高危筛查。在家族筛查层面,患者家庭和家族往往因担心受到歧视或在婚育方面受影响,而不愿公开家族遗传信息。若能排除这些因素,在已知确诊戈谢病患者的区域,意味着该区域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基因存在一定频率的突变,相较于无确诊患者的地区,其流行率或发现频率可能更高,从这一角度出发,筛查的精准度或确诊率也会相应提高。

Q2

请您介绍一下,您所在的科室如何开展戈谢病等罕见血液病的筛查工作?

郑伟燕教授:我们科室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国家医疗中心,在戈谢病等罕见血液病筛查方面走在前列,并已将其纳入日常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我们是省级三甲医院,前来就诊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甚至部分患者在各地市医院已经历了长时间的辗转检查,或病情已发展至危重阶段。因此,当这些患者最终在我们医院确诊为戈谢病时,往往已经是疾病晚期,累及了多个器官系统,并对患者的生活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一现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戈谢病的筛查工作必须提前布局,将战线前移至基层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等更广泛的医疗网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医院积极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帮扶、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生对戈谢病等罕见血液病的认知与筛查能力。同时,我们也鼓励基层医生在遇到有戈谢病高危特征的患者时,能够主动安排其进行高危筛查,以便尽早发现病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在具体筛查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包括血液学检查、基因检测等,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筛查流程与规范,从患者接诊、样本采集、检测到结果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戈谢病等罕见血液病的筛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我医院将继续发挥国家医疗中心的优势,与基层医疗机构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戈谢病等罕见血液病筛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与福音。

Q3

罕见病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实践中存在哪些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推动MDT模式的广泛应用,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郑伟燕教授:罕见病MDT模式作为提升罕见病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各大医院均已得到广泛开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医院的工作流程来看,罕见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往往无需住院治疗,而医院对住院周期、床位占用等方面设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因此,罕见病的MDT模式多在门诊进行。但门诊MDT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诊疗效率。

首先,门诊MDT要求患者多次往返医院。由于罕见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患者往往需要预约各类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再组织MDT讨论。而MDT的结论可能又要求患者进一步检查,这就形成了一个漫长的循环。对于行动不便或外地就医的患者而言,这一过程尤为烦琐和艰难,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患者因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等待而放弃治疗,也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

其次,检查项目的预约时间和检查难度也是影响MDT效率的重要因素。例如,核磁共振等检查项目预约时间较长,且在一天内难以完成多个身体部位的检查。这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还可能因检查不及时而延误病情。同时,门诊医保报销额度等问题也限制了部分患者的报销权益,使得患者在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的同时,还无法充分享受医保政策的保障,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推动MDT模式的广泛应用,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我们医院逐渐摸索出一套固定的科室之间的协作模式。我们联合了影像科、B超室、骨科、神经内科、肝病科等多个相关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到罕见病的MDT讨论中。这些医生对罕见病有更清晰的认知,能够更高效地识别疾病特征,提出针对性的诊疗建议。



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整理

郑伟燕教授 审校


MAT-CN-2511112 v1.0 有效期至2027年6月,批准日期2025.6 本编号仅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所涉及的赛诺菲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