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暂时性轻度胃肠道不适是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而腹泻较少见。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能导致艰难梭菌性结肠炎,特别是对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影响比较大的广谱抗菌药物,常见的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
喹诺酮类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轻微,如头痛、头晕、暂时性睡眠模式改变,较少发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谵妄、幻觉、癫痫发作等。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受累,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其可能的症状包括:疼痛、烧灼感、麻刺感、麻木、无力,或对轻微触碰、疼痛或身体姿势的感觉改变。
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药物在中枢系统浓度过高,致脑中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受阻有关。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有关。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相比,亚胺培南与癫痫发作概率较高相关。
抗菌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包括贫血、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氯霉素可引起红细胞生成抑制、再生障碍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三种类型贫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也可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氯霉素、磺胺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四环素以及两性霉素B等可引起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其机制包括药物对骨髓幼稚细胞抑制以及免疫反应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可抑制肠道产生维生素K的菌群而导致凝血异常。
抗菌药物引起的心脏损害包括间接和直接两种,发生率较低。万古霉素和两性霉素B均可引起直接心脏损害。而氟喹诺酮类可通过抑制心脏KCHN2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而延长QT间期,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中莫西沙星与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源性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最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尽管抗菌药物一直与大多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相关,但在适当的剂量和谨慎选择下给药,大多数情况下不良事件是轻微的。临床医生需区分真正的速发型HSR、非特异性抗菌药皮疹和病毒感染。抗菌药物可引起消化、神经、血液以及心脏等各系统不良反应,应依据临床表现类型、严重程度,给予停用或更换抗菌药物以及对症治疗。
本文节选自《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判断》
作者: 闫钢风,张俊琦,王一雪,陆国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