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郑大一附院 潘少康
造影是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这种物质即为造影剂。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是一种可能会引起肾损伤的物质。
为什么要做造影?什么是造影剂相关性肾病?对于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是否能够做造影呢?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增加,各种无创和有创检查日益丰富,增强CT、CT、增强MRI、DSA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增加。其实造影检查不仅是确认病灶,更多的是,明确诊断后可以进行下一步治疗。例如,如果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就可以直接安置支架,所以说造影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造影剂是一种可引起肾损害的物质,应用造影剂而引起的肾脏病称之为造影剂相关性肾病。造影剂肾病是临床上主要的医源性疾病之一,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在临床上越来越被重视。急症造影是造影剂引起急性肾损伤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造影剂时,需要警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是否能够做造影呢?
那是不是肾脏病或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就绝对不能使用造影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慢性肾脏病及肾功能不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这一类病人更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脑血管病变乃至肿瘤的诊断都需要使用造影剂。
若在病情危急,且无有效可替代方案的情况下,造影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明确告知病人及家属,一旦使用造影剂有可能对肾功能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乃至需要透析治疗。
而对于已经进入透析的病人需要顾虑的相对少一些,因为透析和滤过会清除部分造影剂,但是也会对所剩不多的残余肾功能造成损伤,因此也需要医生综合评价病人的病情和基础疾病作出决定,在病人使用造影剂后可以安排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如果造影检查非常重要、不可替代,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由于造影剂而引发的肾脏病。就目前而言,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是不要滥用造影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造影前应该对造影的价值及造影的危险性进行分析,随时警惕造影剂肾病的可能性,对高危病人应改用其他诊断方法,如B超、CT、MRI及其他核医学技术等以代替碘造影剂血管造影,对疑有肾脏病者,造影前需检查肾功能,造影后48~72小时,也需检查肾功能。造影剂的剂量宜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防止或减少造影剂引起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对于尿量正常的患者,造影的前一天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在造影过程中以及造影结束后也可酌情补液或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速度,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停留的时间。造影结束后,如患者的病情不需要禁食水,则可以给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高蛋白饮食。对于无尿及少尿的患者不能自行盲目大量饮水及大量流质饮食,需要先向主管医生进行咨询,以给予更精确的、适合患者的建议。
如需重复造影,应间隔一段时间,根据病情尽量避免在期内多次重复使用造影剂。
来源:郑大一附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