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IX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21-08-13作者:CMT快讯资讯
其他非原创
6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Ⅸ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以规范和指导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制品临床试验的实施,促进该类制品的良性发展。


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因子缺乏的遗传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相应因子的替代治疗,已上市产品主要是血源性凝血因子和基因重组类凝血因子。


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显示,随着更多血友病患者趋向选择预防性治疗,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制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与血源性凝血因子相比,重组产品无原料血浆的限制,并可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根据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显示,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品的研发和申报。


640.jpeg


2.jpeg


根据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显示,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品的研发和申报。

3.png


而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在国内仅有四川远大蜀阳药业1家进行了临床注册。

4.png


同时国外多家企业也申报了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制品的进口注册。


针对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制品的临床试验,国内尚无相关指导原则进行规范指导,CDE于2017年启动了《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重组人凝血因子Ⅸ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并于2017年11月30日召开专家会对初稿内容进行了讨论。会后形成的征求意见稿于2018年4月19日至2018年5月18日期间在CDE网站上广泛征求意见。2018年9月20日,CDE组织召开专家会对反馈意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本指导原则定稿。


两个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引导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制品临床试验的实施,促进该类制品的良性发展。指导原则分为前言、适用范围、研究概述、上市前研究、上市后研究、生产工艺变更制品的研究和风险管理计划七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本指导原则是根据国内外以往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Ⅸ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经验而提出的有关临床研究中的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论及的内容可能无法涵盖临床研究的所有方面,对于实际应用中的特定制品和特定问题,应视具体情况具体研究决定。本指导原则亦将随科学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而逐步完善。


(一)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

鉴于血源性凝血因子与重组凝血因子的来源、工艺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本指导原则集中于重组产品。血源性凝血因子的要求可在参照2016年专家会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增加PK/PD试验的要求,即,血源性凝血因子Ⅷ的安全有效性研究要求至少50例单臂试验,包括12例PK/PD试验,血源性凝血因子Ⅸ的安全有效性研究要求30例单臂试验,包括12例PK/PD试验。


(二)PUPs人群临床试验要求

PUPs人群的临床研究可在重组凝血因子上市后再进行,其中,样本量要求: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可评价病例至少30例,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可评价病例至少20例。


(三)PTPs暴露日收集

PTPs基线暴露日采用≥150EDs的标准(<6岁患者要求≥50EDs),受试者是否满足PTPs定义须经研究者确认,不认可患者主诉和确诊/治疗年限。


(四)安全有效性研究与PK研究的研究程序

建议首先开展单次给药的PK 研究,且最好设置≥2个剂量组,以了解产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安全性。单次PK试验完成后可考虑开展按需和预防性治疗研究,重复给药的PK试验可考虑在预防性治疗研究中开展。按需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的安全有效性研究不需要等待完成给药3—6个月的重复PK试验后再开展。


(五)手术患者的纳入

考虑到受试者的安全性,建议仅纳入择期手术患者考察凝血因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六)抑制物不良反应报告

所有类型的抑制物均需报告SAE,并需在临床试验方案中明确出现抑制物的后续处置方案。


(七)儿童患者(<12岁)试验

儿童试验应在≥12岁受试者中获得部分数据后开展。考虑到儿童受试者的依从性,可适当减少其PK试验中的采血点。研究者可考虑在预防性治疗临床试验中,进行儿童重复给药的PK研究。儿童受试者中的临床试验应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岁组;≥6岁且<12岁组(重组凝血因子IX可不分年龄亚组)。


另外对指导原则中前后文一致、措辞及语序问题进行了部分修改,详见两个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

作者:無恙、焦萌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