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李骥,李玥
2018首届协和肠道疾病高峰论坛于2018年4月13-14日在北京协和学术会堂隆重召开。4月13日(周五)下午开始了大会第一项学术内容:ECCO会议精粹,介绍今年欧洲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ECCO)的最新进展,此次会议由钱家鸣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杨云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和杨爱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担任主持和点评,邀请来自法国巴黎Saint-Louis医院的Allez Matthieu教授,和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Queen Elizabeth的Jakob Begun教授,介绍今年ECCO学术会议亮点和进展。
两位讲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2018年ECCO会议的精粹和进展:1.IBD的诊断、流行病学、预后和预防。2.疾病活动监测和治疗药物监测。3.新型小分子药物。4.现有和新的生物制剂。5.治疗相关安全性。
IBD的诊断及预后
来自荷兰的研究发现,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诊断10年内,有29.6%的患者疾病病情相对稳定,而且其中近90%的患者,并不需要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治疗。
另一项来自瑞士的队列研究发现,在随访10年的CD患者中,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上述治疗患者相比,其疾病行为分型从B1向B3进展的风险降低;在使用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早期使用的患者,远期预后更好。
来自罗马尼亚的研究发现,血清IL-17及IL-23水平,有助于鉴别和判断炎症性肠病患者潜在的疾病严重程度。
一项德国的研究发现,抗-TNF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IL-23依赖信号通路的基因上调,且TNFR2+IL-23R+T细胞数量增多。推测IL-23信号途径,可能是抗-TNF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疾病活动和治疗药物监测
来自CALM研究(一项前瞻开放多中心的对照研究)的Post-Hoc分析发现,CD的治疗以症状及炎症标志物作为治疗目标,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会得到更好的治疗结局。
随访第48周时发现,血清CRP<5 mg/L或者粪钙卫蛋白<250 ug/L的患者,内镜下达到黏膜愈合或者溃疡消失的比例更高。
一项来自荷兰的回顾性研究发现,CD伴肛瘘的患者接受抗-TNF药物治疗后,与持续存在活动性肛瘘的患者相比,肛瘘闭合患者的血清抗-TNF药物谷浓度更高。
此外,有2项关于应用肠道超声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研究发现,肠道超声在评估肠道病变受累范围、疾病严重程度方面,与CT的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当前及未来的治疗药物
来自全球多中心的CELEST研究发现,对于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无效的中重度CD患者,使用Upadacitinib(一种口服JAK1抑制剂)治疗16周,20-39%的患者可达到临床缓解。
进一步分析发现,完成16周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再次随机分组至3个不同剂量的实验组中,并随访52周。结果显示临床缓解率为26.6%-51.9%,内镜下有效率为30-68.8%。
Apremilast(APR)是一种新型的PDE4抑制剂。一项APR治疗难治性U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相较于安慰剂,接受APR 30mg bid治疗的患者,第12周其临床缓解率(43.9%)及粘膜愈合率(33.3%)均显著升高。
一项来自日本的关于CD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32周和1年的无激素缓解率,均高于单独使用IFX的患者。
但没有发现阿达木单抗(ADA)联合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ADA治疗的患者。
另一项开放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发现,对于药物难治性CD(既往曾出现激素或免疫制剂治疗无效,或抗-TNF治疗无效)时,使用维多珠单抗在26周时,内镜缓解率为15%,内镜下有效率为25%。
一项关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度UC患者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FX)挽救治疗的荟萃研究发现,在IFX治疗1月、3月及12月后,分别有84%、79.8%及70.5%的患者避免了结直肠切除术。
而且还发现相较于接受5mg/kg 第0、2、6周标准诱导治疗的患者,增加剂量接受10 mg/Kg,或者缩短用药间隔强化治疗的患者,在随访12月后的结直肠切除率并没有显著下降。
另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联合粪钙卫蛋白(>1395 ug/g)及血CRP与Alb比值(CAR>1.34),可以强烈预测重度UC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抵抗。
治疗安全性
来自西班牙的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相较于18岁至50岁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的IBD患者服用硫唑嘌呤时,终止用药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一项来自瑞士的全国SIBDCS登记研究发现,3.9%的IBD患者罹患癌症或不典型增生,包括胃肠道癌症(23%)、不典型增生(22.1%)及皮肤癌(9%)等。
诊断时年龄大、疾病病程长、既往肠道手术史或瘘道手术史等,是罹患癌症或不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使用生物制剂则是癌变的重要保护因素。
一项来自比利时的全国性研究发现,23例患者在怀孕期间接受维多珠单抗治疗,其中大部分在第1、2孕期停止维多珠单抗应用。共有24个胎儿娩出,全部活婴,其中3位胎儿存在先天疾病(腭裂、肺动脉瓣狭窄和Hirschsprung病)。因此,维多珠单抗治疗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仍需高度关注。
在每一个主题与讨论时段,现场专家和听众们围绕着传统药物治疗、疾病评估实践经验,未来新药使用,患者的个体化用药以及治疗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交流了中国和欧洲、澳大利亚的治疗模式和实践经验。
随着中国IBD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外学术交流和合作近年来不断增加,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使中国各个IBD中心的诊治规范化、治疗理念和管理流程全面与国际接轨。
(本文内容基于学术会议个人听课笔记,不代表讲课专家观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
本文作者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