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中国人群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与慢阻肺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发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Potential pre-COPD indicators in association with COPD development and COPD prediction models in Chine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发表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Q1,7.6)
通讯作者:方利文、陈亚红
第一作者:樊静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该研究发现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低MMEF是提示慢阻肺病前期的最佳指标,同时存在这两种表现的个体需引起医生高度重视。PRISm和低PEF对增加慢阻肺病发生风险的影响依赖于其他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作为多维度综合预测慢阻肺病的工具。
该研究基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横断面调查,对3526名40岁及以上的非慢阻肺病居民进行了平均3.59年的随访;分析了7个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慢性支气管炎、保留比值的肺功能损伤(preserved ratio impaired spirometry,PRISm)、低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小气道功能障碍(spirometric small airway dysfunction,sSAD)、低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低呼出50%用力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50% of pulmonary volume,FEF50)、低FEF75与慢阻肺病发生的关系,并采用LASSO-Cox回归构建预测模型。
本前瞻性队列中共有235名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发展为慢阻肺病患者[累积发病率6.66% (95% CI 5.84–7.49)]。PRISm、低PEF、sSAD、低MMEF、低FEF50和低FEF75者发生慢阻肺病的风险增加[校正后的风险比(aHR) 在1.57至2.93之间]。只有慢性支气管炎[HR 2.84 (95% CI 1.38-5.84) 和aHR2.94 (1.43-6.04)]及sSAD/低MMEF(HR 2.74 [2.07-3.61] 和aHR2.38 [1.65-3.43])的效应独立于其他指标,且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共存或慢性支气管炎和低MMEF共存的效应最强(HR 5.79和4.76)。
PRISm、低PEF、低MMEF、低FEF50和低FEF7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敏感性分析中,当排除低MMEF、低FEF50或慢性支气管炎的个体时,PRISm不再与较高的慢阻肺病发生风险相关。当排除低MMEF或低FEF50的个体时,低PEF不再与较高的慢阻肺病发生风险相关。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因子包括年龄、性别、低MMEF、低FEF50和室内生物燃料暴露。该模型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内部验证中该模型的区分度即校正后C-index为0.77(0.72-0.81)。外部验证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0.63-0.83)。该模型在内部验证的校准图和外部验证的Hosmer-Lemeshow检验(P=0.9415)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度。
在慢阻肺病出现前,肺损伤可能已经发生。既往关于特定临床指标发展为慢阻肺病的研究都只关注于某个单独的指标,且部分研究仅局限于特定人群,而中国人群也尚未被研究。这些指标在增加慢阻肺病发生风险方面的区别和优先级及其预测价值仍不清楚。目前尚缺乏依据潜在指标对升高慢阻肺病发生风险的影响而产生的更清晰、精细和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慢阻肺病前期的定义,以及包含这些潜在指标的慢阻肺病发病预测模型。
该研究在同一个中国队列人群中,不仅探讨了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是否与慢阻肺病发生风险升高有关,还探讨了潜在指标所产生的效应是否相互独立。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低MMEF的效应独立于其他指标,且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共存或慢性支气管炎和低MMEF共存的效应最强。该研究在中国人群中对多个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的效应进行了报道和比较。
该研究更进一步表明了PRISm、低PEF、低MMEF、低FEF50和低FEF75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了PRISm和低PEF升高慢阻肺病发生风险的效应依赖于其他潜在指标。这为探究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发展为慢阻肺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否相关提供了线索。
该研究对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和慢阻肺病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后构建了慢阻肺病发病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均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该研究还基于构建的预测模型绘制了列线图,以预测个体5年慢阻肺病发病概率。这为利用潜在慢阻肺病前期指标和危险因素进行慢阻肺病发病预测提供了多维度综合工具。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呼吸病防控室主任
主要从事慢阻肺监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相关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项目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国际、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参编专业书籍二十余部
2020年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及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常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兼职编委等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科研伦理综合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慢性气道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筹)副组长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数字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联盟副主席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通讯编委
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结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慢性病预防和控制领域十余年工作经验,主要为慢阻肺防控方向
作为骨干参与完成了2014、2019和2024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人群慢阻肺危险因素与患病率的动态变化及患病预测研究课题;慢性病患者免疫接种促进项目;中美合作项目-中国儿童与家庭队列研究;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等
负责项目工作中实施方案及操作手册撰写、抽样设计、数据清理、分析、管理督导等内容
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报告(2014-2015)》《慢性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识口袋书》《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报告(2021)》
发表慢阻肺前期、慢阻肺知识知晓、患者疫苗接种与干预、慢阻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等中英文论文40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呼吸病防控室承担着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工作,该监测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125个县区抽取40岁及以上人群样本并开展现场调查,监测结果具有全国代表性。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始于2014-2015年,每5年开展一次,可连续获得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肺功能检查相关数据,对于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我国慢阻肺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完善以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评估防控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出版《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报告(2014-2015)》,发表了多篇慢阻肺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论文。2016年,方利文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我国人群慢阻肺危险因素与患病率的动态变化及患病预测研究,测算了慢阻肺患病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预测了人群慢阻肺患病及死亡等水平。开展了多项慢性病患者免疫接种促进项目、慢阻肺监测人群随访以及慢阻肺预防干预工作,从多方面探索慢阻肺防控模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多年来一直从事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机制研究工作。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卫生部(原)公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资助下,开展了大量有关慢性气道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工作,2024年9月获得慢阻肺诊疗中心1+N学科群模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陈亚红教授的研究团队着重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急性加重、合并症、疾病负担、呼吸康复、气道旁自分泌因子、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建立了慢阻肺患者规范化管理平台,主持和参与了国内外多项慢阻肺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出了气道旁/自分泌因子紊乱(损伤因素与保护因素失平衡)在慢阻肺和哮喘气道重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了最早报道了内源性H2S在慢阻肺患者气道炎症、气流阻塞发病中的作用。以上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励。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展多项大气污染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课题,发表多篇SCI论文。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呼吸科合作开展大气颗粒物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影响的研究。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