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返回列表
作者:刘岩
36岁青年男性患者,主因“胸痛、气短、咯血4月余,加重3天”来诊。
现病史
患者4月前出现胸痛,伴胸闷、咯血,当地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先后予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加用抗真菌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3天前出现胸闷加重,曾有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呼吸暂停,约4~5分钟后意识恢复,咯出砖红色疑似坏死组织。为进一步诊治来诊。
既往史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史,VICLP方案1程、COP方案1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否认糖尿病史及创伤病史。
体格检查
T 36.2℃,P 106次/分,R 22次/分,BP 106/60 mmHg。贫血貌,右侧胸壁塌陷,右侧呼吸音减低,心律齐,脾肋下约1 cm,双下肢无水肿。
影像检查
入院胸部CT可见右上肺空洞影,右侧支气管-胸腔瘘形成,右侧第1肋缺损、第2肋骨折并悬挂在胸腔中,第3肋局部骨质破坏(图1左);双肺多发感染灶,右中下肺树芽征明显(图1右)。
图1 胸部CT示右上肺空洞,右中下肺树芽征
入院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可见大量黄色痰栓,反复冷冻取出,送检病原学检查;可见右上肺叶支气管胸膜瘘口,窥及胸膜腔内大量黄色坏死物及断裂的肋骨(图2)。
图2 支气管镜下表现(左:隆突;右:右主支气管)
支气管镜下取出物及肺泡灌洗液送检病原学,KOH压片镜检可见透明、无隔、宽大飘带样菌丝,分支夹角呈钝角或直角。取出部分痰栓送检二代测序回报检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序列数为108 RPTM (reads per ten million)。
诊断肺毛霉菌病明确,予静脉两性霉素B(5→15→25 mg QD)联合泊沙康唑300 mg QD治疗。因影像学提示右肺上叶毁损、右中下肺有感染侵犯,起始抗真菌药物治疗后2周行右全肺切除术。术中见右上叶毁损、与胸壁致密粘连,右胸壁可探及包裹脓腔,右侧第2、3肋表面附着脓苔,受侵蚀已断裂(图3)。肋骨断端取标本送检病原学,压片镜检可见无隔、宽大菌丝,符合毛霉菌表现(图4)。
图3 右肺切除术中见右侧肋骨骨折并附着脓苔
图4 手术肋骨断端标本镜检可见宽大无隔菌丝(左:革兰染色;右:荧光)
术后复查支气管镜气管残端愈合良好,痰真菌涂片仍可见宽大菌丝,继续予静脉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术后1月转血液病医院继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
肺毛霉菌病,脓气胸,支气管胸膜瘘,毛霉菌导致右上肺毁损,肋骨骨折(右侧第1、2肋),右侧第1、2、3肋骨感染,胸腔积液,右侧全肺切除术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1. 青年男性患者,胸痛、气短、咯血病史。
2. 4月前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行化疗治疗病史;
3. 痰真菌涂片、mNGS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均可见毛霉目菌丝;
4. 影像学:图1可见右上肺毁损后空洞形成及肋骨受累、骨折;右中下肺可见树芽征。
肺毛霉菌病
肺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真菌病,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等因素,肺毛霉菌病诊断率呈上升趋势。肺毛霉菌病的易感因素包括:免疫缺陷宿主、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毛霉菌的侵袭性很强,容易侵犯血管、形成血栓,导致远端组织缺血、缺氧梗死。
毛霉菌病的诊断需要通过真菌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才能明确诊断。需要注意,如果怀疑肺毛霉菌病,活检组织或者手术切除标本在接种前避免研磨,染色首选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实验室常规真菌血清学检查,如G试验、GM试验在毛霉菌感染时均为阴性。肺毛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结节、肿块、反晕征、晕征、胸腔积液(图5)。
图5 肺毛霉菌病影像学表现
根据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感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杂志的毛霉菌感染诊疗指南,毛霉菌病治疗需要手术清创联合抗毛霉菌药物治疗,手术在治疗同时兼具诊断的作用,术后组织可送检病理协助诊断。早期外科手术清创治疗对提高毛霉菌感染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对于肺毛霉菌病的抗真菌药物,目前指南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一线药物,棘白菌素类、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对毛霉菌没有可靠的活性,新型唑类药物,如泊沙康唑、艾沙康唑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毛霉菌活性。
刘 岩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后,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14月,擅长疑难复杂重症感染诊治。目前从事viral sepsis重症机制研究。发表科研论文数篇,参与课题数项。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1. 肺毛霉菌病的易感因素不包括哪项( )
A、 器官移植供者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C、实体肿瘤化疗期间 D、白血病化疗患者
2. 下列哪种药物不具备明确的抗毛霉菌活性(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