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腿痒2个月,竟查出肝癌!医生提醒:身体这2处发痒要当心!

2025-08-1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哎呀,就是痒,腿上痒完身上痒,买点过敏药吃吃,可后来连上半身也开始痒,反反复复就是不见好,而且越来越厉害,哪能想到是肝出大问题啊!” 杭州的李阿姨(化名)最近经历了让她后怕不已的事。


起初,她以为只是天气变化、吹空调引起的皮肤过敏,痒了2个月没好,结果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查,可把医生和李女士都惊着了——肝上长了个东西,高度怀疑是肿瘤。经过进一步检查,结果确实是肿瘤,原发性肝癌!


图片




身体发痒与肝癌存在一定关联

河南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丽2025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介绍,身体发痒(瘙痒)与肝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肝癌可能引起皮肤、眼睛发痒,但这并不是一个特异性的症状,所以皮肤、眼睛发痒,不代表一定是得了肝癌。


肝脏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和眼睛会发痒?


1. 皮肤发痒

如果在皮肤瘙痒的同时,还出现了黄疸、蜘蛛痣等迹象,那就应当引起高度警觉。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到胆汁的正常分泌,最终引发了皮肤的瘙痒症状。


2. 眼睛发痒

眼睛堪称肝脏的“健康指示器”!如果眼睛频繁感到瘙痒,并伴随干涩、发红等迹象,那就需提高警惕了。这很可能是由于肝脏功能减弱,使得眼睛缺乏充分的滋养,进而引发了这些症状。



肝不好可能有“一黄二红三黑”

肝脏很能“忍”,有时候明明“生病”了,却不“吱声儿”。但是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身体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症状,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一黄”:眼白发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李曰庆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眼白发黄很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脏的功能包括代谢胆红素,若这项功能出现障碍,胆红素就可能在血液中堆积,引起眼白发黄。


图片


“二红”:手掌发红、蜘蛛痣

1. 手掌发红

有些人手掌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小斑点,对其按压就成了白色,松开就又变成按压前的样子,其实这就是肝掌,主要是肝脏病引起的。由于它不痛不痒,不容易引起注意,进而引发较严重的肝病。


2. 红色蜘蛛痣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蜘蛛痣是一种细小的血管扩张,看起来像红色或紫色的蜘蛛网状图案,常见于面、颈和上胸部。这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的结果。


“三黑”:黑眼圈、脸发黑、指甲发黑

1. 黑眼圈

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李晶晶在公众号刊文介绍,如果黑眼圈长期存在,且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那么可能是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2. 脸发黑

肝脏受损时,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面部,导致面部皮肤发黑。这种发黑通常表现为面色晦暗,缺乏光泽。


3. 指甲发黑

指甲发黑也是肝脏受损的一个可能表现。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体内的毒素可能会在指甲上沉积,导致指甲变黑。此外,肝脏不好还可能影响指甲的生长和形态,使指甲变得脆弱易断。



也别忽视这些隐匿表现

肝癌早期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症状:


1. 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与肿瘤生长牵拉肝包膜有关。


2. 消化异常:食欲明显减退、厌油腻、饭后饱胀感,常被误认为普通胃病。


3. 不明原因消瘦: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10%,是肿瘤消耗机体的信号


4. 持续乏力: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的疲倦感。


5. 低热与盗汗: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夜间异常出汗。



肝癌的高风险人群


1. 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者(每半年筛查一次);


2. 肝硬化患者(每半年筛查一次);


3. 脂肪肝患者、有家族史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群(中低风险人群)也应该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如何预防肝癌?


预防病毒感染



肝癌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肝炎的防治工作。乙型、丙型肝炎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疫苗接种,避免不安全性行为,预防乙型、丙型肝炎的传播。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肝癌的关键。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有肝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肝脏保健。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肝病均可导致肝硬化,某些影响肝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肝硬化,要及时治疗这些导致肝硬化的疾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目前发现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因素有: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B1、饮水污染、接触化学致癌物质及酗酒。


长期酗酒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故要避免过度饮酒。现有数据证实男性每天摄入40 g酒精(女性减半,40 g酒精换算成50度白酒就是2两或者2瓶啤酒的量),5年后可有酒精性肝病风险。


日常很多人喜欢花生、大豆、玉米、小麦,一定要警惕霉变,一旦霉变就不要再吃了,因为其毒素黄曲霉会破坏肝细胞的DNA,引发肝癌。


超重肥胖可能导致脂肪肝,也会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风险。需保持健康的体重,多吃新鲜蔬果,避免高脂肪饮食。


不乱用药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时要谨慎,一定需要服用时,要在专科医院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服用。

医生提醒


早期肝癌时,肿瘤仅局限于肝脏中的一个小结节或少数结节,尚未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早期肝癌的生存率相对较高,据研究显示,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当肝癌发展至晚期,即已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远处器官时,生存率显著下降,仅为10%左右。

肝癌筛查是对肝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据个人疾病史和风险因素,选择适合的筛查手段,定期进行筛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率、治疗成功率。






综合整理自钱江晚报、健康时报、浙大二院胆胰外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