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标准:晚期NSCLC标准治疗模式
免疫联合化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标准模式之一。
对于晚期肺鳞癌患者,以KEYNOTE-407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数据显示,免疫联合化疗在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等方面的获益均优于单纯化疗。其中,KEYNOTE-407是目前唯一有成熟OS数据的相关研究。KEYNOTE-407[1]中国人群长期随访(中位28.1个月)数据显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较单纯化疗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中位OS:30.1个月 vs 12.7个月,HR=0.44;中位PFS:8.3个月 vs 4.2个月,HR=0.35)。中国人群[1]中位OS、2年OS率、PFS和ORR较全球人群[2]更具获益优势(中国人群长期随访:中位OS:30.1个月;2年OS率:56.9%;中位PFS:8.3个月;ORR:80%,较单纯化疗提高36.7%。全球人群3年随访:中位OS:17.2个月;2年OS率:36.0%;中位PFS:8.0个月;ORR:62.6%,较单纯化疗提高23.8%),且安全性良好。
此外,GEMSTONE-302[3]、CHOICE-01[4]和Empower-Lung 3(Part 2)[5]等研究数据更新,不断验证了:不同病理分型、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晚期NSCLC患者均可从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
除了单免联合化疗外,双免联合/不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NSCLC中也有了进一步探索。POSEIDON[6]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双免联合化疗的OS和PFS均优于单纯化疗,提示双免联合化疗可能是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新选择,但方案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CheckMate 9LA研究[7]2年OS数据更新,同样提示了双免方案的安全性问题。如何平衡晚期NSCLC一线疗效和安全性仍需继续探索。
验证:真实世界和特殊人群疗效验证
2021 WCLC和ESMO大会公布的一系列关于真实世界人群、PD-L1高表达、长周期给药、合并脑转移、吸烟以及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晚期NSCLC免疫治疗在真实世界以及特殊人群中的循证证据。
一项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研究(n=305)[8]显示,晚期NSCLC免疫治疗真实世界获益与随机对照试验(RCT)相似(中位OS:22.1个月 vs 20.5个月,P=0.3223;中位PFS:13.5个月 vs 15.5个月,P=0.9127)。多项针对PD-L1高表达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9-11]提示,免疫单药与免疫联合化疗的生存获益相似。帕博利珠单抗不同给药周期研究[12]显示,帕博利珠单抗400 mg Q6W与200 mg Q3W的安全性相似,两组3-5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35)。
针对特殊人群,CheckMate 9LA事后分析[13]报道了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化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较化疗组的PFS和OS获益以及短期颅内肿瘤负荷下降(中位OS:19.3个月 vs 6.8个月,HR=0.43;中位PFS:10.6个月 vs 4.1个月,HR=0.40;中位颅内PFS:13.5个月 vs 4.6个月,HR=0.36)。RATIONALE-304(非鳞癌)[14]和RATIONALE-307(鳞癌)[15]研究提示,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非鳞癌亚组人群中吸烟人群有显著获益(中位PFS:9.7个月 vs 4.6个月,HR=0.466),鳞癌亚组人群中无论吸烟史均可获益。
对于免疫治疗在存在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的应用也有了初步探索。其在EGFR突变、EGFR EXON20ins突变、ALK突变、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以及HER2突变的NSCLC患者中展现出一定应用前景。但这些研究样本量均较小,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探索:探索免疫新联合方案
免疫治疗发展如火如荼,探索新联合方案、开发新靶点药物是克服免疫耐药并进一步提升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
在Atalante-1研究[16]中,OSE2101作为一种针对HLA-A2+限制性新表位的肿瘤疫苗,用于继发性免疫耐药的HLA-A2+ NSCLC患者,具有比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更好的生存获益(中位OS:1.1个月 vs 7.5个月,HR=0.59)。DUBLIN-3研究[17]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化疗,经治NSCLC患者使用普那布林(一种微管蛋白抑制剂)联合化疗具有长生存获益(2年OS率:35.82% vs 11.88%,P=0.0026)。Sitravatinib(RTK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18]在经治患者中亦表现出良好获益(ORR:18%;中位PFS:5.7个月;中位OS:14.9个月)。此外,还有多项免疫联合RTK抑制剂或TIGIT抑制剂用于初治或免疫治疗耐药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多个ADC药物也在复发难治的晚期/转移性NSCLC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总体而言,克服耐药新联合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未来可期。
专家观点
吴一龙 教授
肿瘤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2018-2020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主席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医学部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理事长,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一龙教授: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模式均在晚期一线NSCLC中取得阳性结果,极大地改善了晚期NSCLC患者生存获益。新联合/新靶点的探索给予了晚期NSCLC免疫耐药患者更多生存希望。从近两年研究结果来看,ADC药物有望成为解决免疫治疗耐药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仍需更多临床研究,尤其是设计良好的Ⅲ期研究验证。期待更多更优的治疗策略开启晚期NSCLC治疗新篇章。
姚煜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华肿瘤康复支持治疗学组副组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家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抗肿瘤监测专家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多学科诊疗委员会常委
CSCO恶性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姚煜教授: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手段,不断更新的研究证据极大地丰富了晚期NSCLC的治疗选择,但免疫治疗耐药后的选择相对有限。在制定二线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大部分患者存在一线免疫治疗史,部分患者还面临免疫治疗再挑战问题。就目前而言,晚期NSCLC二线研究进展给予了我们很多展望,但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Cheng Y, et al. 2021 WCLC. #P17.01.
2. Robinson AG, et al. 2021ELCC. Abstract#97O.
3. Zhou C, et al. 2021 WCLC. #MA13.07.
4. Wang J, et al. 2021 WCLC. #MA13.08.
5. Gogishvili M, et al. 2021 ESMO. LBA51.
6. Johnson ML, et al. WCLC 2021. #PL02.01.
7. Reck M at 2021 ASCO. Abstract#9000.
8. Wang H, et al. WCLC 2021. #P16.06.
9. Peters S, et al. ESMO2021. VP2-2021.
10. Yasushi Goto, et al. ESMO 2021. 1307P.
11. Kobayashi M, et al. WCLC 2021. #P16.05;ESMO 2021. 1306.
12. Douglas C, et al. WCLC 2021. #P34.01.
13. Carbone DP, et al. WCLC 2021. #OA09.01.
14. Lu S, et al. ESMO2021. 1290P.
15. Yu X, et al. ESMO2021. 1297P.
16. Besse B, et al. ESMO2021. LBA47.
17. Han B, et al. ESMO2021. LBA48.
18. Leal TA, et al. ESMO2021. 1191O.
审批号:MI-PD1-2060-CN
免责声明:
本资讯由默沙东医学团队编辑提供,旨在用于医学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请勿随意转发或转载。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建议。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默沙东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