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众所周知,室性早搏(PVC)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针对症状性PVC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射频消融(RFA)及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两种,但两者疗效究竟孰优孰劣仍无定论。发表在《Heart Rhythm》上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此给出了答案,而且数据来自国内电生理中心,结论值得借鉴和推广。
该研究数据人群来自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由国内电生理专家与美国Mayo Clinic的心脏电生理专家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共入选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的频发PVC患者共510例(PVC>1000/24h),分别接受RFA或AADs治疗,其中RFA组215例(40%),AAD组295例(60%)。治疗前入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其治疗6-12月后的组间差异,包括PVC频率负荷的降低及左室收缩功能的提高等。
研究结果显示,RFA组与AAD组相比,PVC减少更明显(–21,799/24 h vs. –8,376/24 h; P<0.001)。RFA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得到显著提高(53%到56%,P<0.001),而AADs组则未见改善(52%到 52%,P=0.6)。在121例(24%)LVEF受损的患者中,有39例(32%)LVEF改善程度达到50%及以上。RFA组患者LVEF恢复情况优于AAD组患者(25/53[47%] vs. 14/68[21%],P=0.003)。多因素分析发现,PVC偶联间期小于450ms、左室功能受损程度较轻者及RFA治疗都是LVEF得以恢复的独立预测因子。
因此,RFA比AADs治疗可更有效地减少症状性PVC患者早搏负荷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Heart Rhythm 2014;11:187–93 Edited by Dr. Du& Dr. Fang
图1. 患者回顾性入选流程表:研究共入选2005-2010年间根据罗切斯特医学指数(Rochester Medical Index)诊断为PVC的患者5183例,入选其中梅奥动态监测数据交叉诊断为PVC的患者2933例,再筛选其中PVC>1000/24h的患者1703例,根据以下三个条件最终入选510例:1)有6个月内基线心超及Holter结果者;2)有治疗后3-6个月Holter随访结果者;3)此前未接受过RFA或AAD治疗者,分为RFA组(215例)及AAD组(295例)。
表1. RFA组与AAD组基线临床特点比较。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F房颤,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CAD冠心病, CCB钙通道阻滞剂,DCM扩张型心肌病,EF射血分数,LVED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S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 non-OT左室非流出道, LVOT左室流出道,NSVT非持续性室速,PVC室性早搏,RVnon-OT右室非流出道,RVOT右室流出道,Sleepapnea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History of syncope晕厥史, Multiform PVC多型性室早。
图2. 接受RFA或AAD治疗后PVC减少率,灰色条柱代表基线数据,黑色条柱代表治疗后数据,可见RFA治疗后PVC减少最明显,达到93%(p<0.001)。
图3 比较不同部位起源的PVC患者接受RFA或AAD治疗后,PVC(A图)及EF(B图)值的变化,灰色条柱代表RFA组,黑色条柱代表AAD组。
作者:宁波一院心律中心
来源:书心剑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