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胃ESD术中操作及术中并发症的处理

2023-03-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一)术中操作步骤


ESD大体操作步骤如下:

  • (1)确定病变范围与深度:了解病灶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结合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的范围、性质和浸润深度。

  • (2)病灶边缘标记:明确病灶边界,距病灶边缘3~5 mm处进行电凝标记。

  • (3)黏膜下注射: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而不容易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4)切开: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全部黏膜。

  • (5)黏膜下剥离:进行剥离前判断病灶抬举情况,必要时需反复黏膜下注射维持病灶充分抬举,将黏膜与固有肌层完全剥离,一次完整切除病灶。

  • (6)创面处理:对剥离后创面上所有可见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渗血部位使用止血钳、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对于局部剥离较深或肌层有裂隙者使用金属夹夹闭。

使用黏膜下注射可让目标黏膜隆起以便于切除,有效的黏膜下注射可以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液应具备以下特点:提供持久的黏膜下液体垫,价格便宜,安全,对组织无毒性、无损伤。

  • (1)0.9%的生理盐水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便宜,但是在黏膜下存留时间短,难以长时间维持黏膜隆起的高度,术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黏膜下注射。

  • (2)高渗盐水和葡萄糖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因此不常使用。

  • (3)透明质酸钠是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液,它黏度高,可有效地将病灶黏膜抬起,与黏膜肌层分离。据文献报道,使用0.4%的透明质酸钠整块切除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在亚洲地区广泛使用,但是价格稍贵。

  • (4)10%的甘油(0.9%氯化钠配比)+5%的果糖混合液比0.9%生理盐水在黏膜下留存时间更长、更加有效,并且安全、相对便宜、制备方便。

  • (5)纤维蛋白原比0.9%的生理盐水黏膜维持时间长,但是价格偏高。

  • (6)0.4%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动物试验中被证明是安全的,能否用于人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常注射剂生理盐水需要使用染料着色(如靛胭脂)以帮助辨别剥离范围。生理盐水添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约为0.005‰)后便于手术,而且术后出血发生率下降。

(二)术中并发症的处理

1.出血

(1)术中出血及出血的危险因素:

急性少量出血是指术中创面渗血或喷射性出血持续1 min以下,能够成功内镜下止血;急性大量出血是指术中活动性渗血或喷射性出血且内镜下止血困难,需中断手术和(或)输血治疗,手术当日或次日Hb较术前降低20 g/L以上。操作者的经验及规范性同样重要,需谨慎、清晰地进行黏膜下剥离,对于解剖结构及血管情况应全面掌握。据文献报道,在胃黏膜病变的ESD中急性出血的发生率为2.9%~22.2%。由于胃上2/3的黏膜下血管直径较下1/3黏膜大,因此位于上2/3黏膜病变行ESD时,术中急性出血的风险显著高于胃黏膜下1/3的病变。急性出血与位于远端的肿瘤、肿瘤直径≥40 mm、组织病变及2种或2种以上抗栓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

(2)出血治疗原则:

在ESD操作中,预防出血比止血更重要,剥离过程中对发现裸露的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是减少出血的重要手段。对较小黏膜下层血管,可用各种切开刀、铥激光电凝,对于较粗的血管,用止血钳钳夹后电凝。黏膜剥离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可用冰生理盐水(含去甲肾上腺素)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可用APC电凝止血。小血管的渗血可以通过电凝刀或止血钳电凝处理,而对于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和动脉出血,可以用止血夹夹闭,但往往影响后续的黏膜下剥离操作。

2.穿孔

(1)术中穿孔及穿孔危险因素:

术中内镜直视下发现穿孔,或临床上可见腹膜刺激征,术后腹部X线或CT提示穿孔表现,应考虑为穿孔。据文献报道,胃ESD的穿孔多为术中穿孔,病灶>2 cm、位于胃上部的肿瘤(胃上2/3)、大面积黏膜下浸润、伴有溃疡瘢痕、手术时间长(如>2 h)等是术中穿孔的危险因素。

(2)穿孔治疗原则:

由于胃ESD操作时间长,应最大限度地限制空气/CO2的注入,否则消化道内会积聚大量气体,压力较高,有时较小的肌层裂伤也会造成穿孔。当穿孔发生时,可通过止血夹或其他设备夹闭裂孔。必要时可抽吸腹腔中空气/CO2,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和患者的疼痛。当穿孔发生时,内镜下即可夹闭裂口进行修补,可使用金属夹缝合裂口,以预防腹腔感染,降低腹膜炎的发生风险。内镜下成功夹闭后,建议予患者禁食禁水(胃穿孔建议禁食2 d)、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抗生素使用等保守治疗。对于术中忽视的较小面积穿孔,经保守治疗后,一般可以自行愈合。如果内镜下穿孔未能闭合或怀疑出现腹膜炎征象,应当请外科医生参与评估是否需要外科治疗。


内容节选自《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指南》


猜你想看

▶消化常用药——促胃肠动力药

▶镜创无痕,微胆相照!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及胆囊息肉的诊治

▶新冠感染使用NSAID类药物,消化道出血该如何处理?

▶20条推荐意见划重点!《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更新要点汇总!

▶慢性胃炎治疗经典处方7则

▶反酸、烧心别大意!胃食管反流病涉及多学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