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05-21作者:医学论坛报李慧资讯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0例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UPDRS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Q-39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引言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随着病情进展,约60%-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失眠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运动症状,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了照顾者的负担。

 

目前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主要采用多巴胺能药物联合镇静催眠药,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伴失眠属于"颤证"合并"不寐"范畴,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络,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显示出独特优势,但关于其对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伴有失眠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3)Hoehn-Yahr分期Ⅰ-Ⅲ期;(4)年龄40-80岁;(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精神疾病或痴呆;(4)近1个月内接受过相关中医治疗;(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Hoehn-Yahr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1)抗帕金森病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多巴丝肼片(62.5-125mg,每日3次)、普拉克索片(0.125-0.25mg,每日3次)等;(2)失眠治疗:佐匹克隆片3.75-7.5mg,睡前口服。连续治疗8周。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以下证型及治疗方案:

 

1. 肝肾阴虚型(32例):治法为滋补肝肾、熄风通络,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20g,丹参15g,白芍12g,酸枣仁15g,夜交藤20g。

 

2. 气血两虚型(18例):治法为益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0g,龙眼肉12g,远志6g,酸枣仁15g,柏子仁12g,五味子6g。

 

3. 痰热扰神型(10例):治法为清热化痰、安神定志,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竹茹10g,枳实10g,酸枣仁15g,珍珠母3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1)帕金森病症状评估: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运动功能,总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分范围为0-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2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包括8个维度共39个条目,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3.3 安全性评价

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头晕、口干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PSQI评分改善率判定失眠疗效:(1)临床痊愈:PSQI评分降低≥75%;(2)显效:PSQI评分降低50%-74%;(3)有效:PSQI评分降低25%-49%;(4)无效:PSQI评分降低<25%。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²=5.454,P=0.020)。

 

 2.2 两组UPD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UPDRS评分(32.15±6.28)显著低于对照组(38.42±7.16)(t=5.207,P<0.001)。

 

 2.3 两组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PSQI评分(6.32±1.85)显著低于对照组(8.76±2.13)(t=6.843,P<0.001)。

 

 2.4 两组PDQ-39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DQ-3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PDQ-39评分(42.36±8.75)显著低于对照组(51.28±9.63)(t=5.362,P<0.001)。

 

 2.5 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恶心5例、头晕3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出现恶心3例、头晕2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154,P=0.283)。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影响治疗进程。

 

 三、讨论

 

帕金森病伴失眠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褪黑素分泌异常、昼夜节律紊乱等多方面因素。西医治疗主要以补充多巴胺和改善睡眠为主,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伴失眠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主要为风、火、痰、瘀,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辨证论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88.33% vs 71.67%),且在改善UPDRS评分、PSQI评分和PDQ-39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1)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特点,既能补充多巴胺,又能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2)中药安神成分如酸枣仁、夜交藤等可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改善睡眠结构;(3)中医辨证治疗能整体调节患者的内环境平衡,减少西药用量和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药方剂具有以下特点: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两者合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归脾汤补气养血、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患者;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胃安神,适用于痰热扰神型患者。通过辨证施治,实现了个体化精准治疗。

 

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提示加用中药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反而可能通过减少西药用量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结论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1)观察时间较短,未能评估长期疗效;(2)未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3)缺乏客观睡眠监测数据。这些方面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可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深入挖掘帕金森病伴失眠的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建立更科学的辨证分型标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同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规范化研究,制定临床路径和指南,促进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某某, 李某某.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 46(5): 312-315.

2. 王某某,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41(3): 378-382.

3. Smith A,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and sleep. Neurol Clin, 2022, 40(3): 581-594.

4. 陈某某, 刘某某.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Meta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6): 2785-2789.

5. Johnson M,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v Disord, 2021, 36(7): 1601-1608.

 

稿件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宋军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