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十一场实体瘤复赛圆满落幕!

2025-03-21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头图.png




2025年3月16日下午,“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十一场实体瘤复赛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实体瘤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就实体瘤诊疗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病例分享为契机,促进诊疗思路与实践经验的融合,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主席1.jpg

主席2.jpg

史美祺 教授

赵鹏 教授

主持1.jpg

主持2.jpg

陈晶 教授

 庄成乐 教授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特邀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赵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四川省肿瘤医院陈晶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庄成乐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莅临现场、悉心指导。经过全国各大赛区海选角逐,本场复赛迎来了5位选手同台竞技,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实力,向总决赛发起冲刺。

史美祺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抗肿瘤治疗既要追求提升疗效,也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管理。辅助治疗作为保障患者治疗安全与疗效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赵鹏教授指出,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在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强治疗方案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也使得不良反应的风险有所上升。因此,辅助用药的合理性尤为关键。两位专家相信,通过本次比赛形式的学术交流,现场的同仁定能够收获颇丰,将病例经验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使更多患者受益。



疑难探秘,精准施策


01

病例一


讲者1.jpg

褚俊峰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褚俊峰教授分享了一例肿瘤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确诊为晚期贲门胃腺癌。治疗团队根据指南推荐,决定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帕博利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的四药联合方案。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CT评估显示肿物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然而,在准备进行第四周期治疗时,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至53×109/L,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效果不佳,血小板降至45×109/L。团队决定换用新一代药物罗普司亭。罗普司亭作为长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是一种Fc-肽融合蛋白,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经治疗,患者血小板持续回升至正常水平,顺利完成六周期治疗,CT评估显示疾病控制良好,并且患者未再出现CTIT的情况。

讨论1.jpg

讨论2.jpg

徐利明 教授

徐文才 教授

天津市肿瘤医院徐利明、河南省肿瘤医院徐文才对该病例进行点评, 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阐述清晰完整,具有示范意义。他们指出,该病例是晚期胃癌合并多发转移,治疗难度大,但经过团队精心设计的治疗方案及灵活实施后,治疗效果显著。随后,专家们就后续治疗是否考虑二级预防、CTIT治疗药物的选择及个体化治疗等话题展开讨论。

02

病例二


讲者2.jpg

张甘露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张甘露教授分享了一例结直肠癌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一年前因腹痛就诊并确诊为结直肠癌,接受了右半结肠及直肠癌切除术。术后行八周期XELOX方案化疗,期间多次出现Ⅳ度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身体多处瘀斑,血小板减少至7×109/L。治疗团队经讨论分析和鉴别诊断,认为是化疗后的骨髓抑制,考虑到患者血小板下降程度快且数量极低,符合输注血小板指征,同时给予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罗普司亭。罗普司亭作为长效TPO-RA类药物,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且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经过治疗,患者血小板数量逐渐回升,为后续抗肿瘤治疗创造了条件。

讨论3.jpg

讨论4.jpg

秦舣 教授

李帅 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秦舣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李帅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两位教授认为该病例非常精彩,双原发肿瘤伴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分析详细,思路清晰。同时,专家们就血小板大幅波动且降低至极低数值时,是否考虑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如何安全应用等问题各抒己见。

03

病例三


讲者3.jpg

王莹 教授

鞍山市肿瘤医院王莹教授分享了一例卵巢癌治疗导致CTIT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卵巢癌术后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TP方案(紫杉醇+卡铂)治疗六个周期。治疗期间,患者出现Ⅱ度骨髓抑制,血小板显著下降。CTIT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有可能会导致治疗推迟或剂量降低,进而影响抗肿瘤疗效。面临这一挑战,治疗团队决定采用新型药物罗普司亭。作为第二代TPO-RA,罗普司亭以其独特的四肽结构和Fc恒定区,全面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从而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在罗普司亭的辅助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了治疗的有序进行。

讨论5.jpg

讨论6.jpg

熊慧如 教授

余敏敏 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熊慧如教授、南京市第二医院余敏敏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对病例诊疗过程的严谨性和流畅性给予肯定,并对化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评价方面提出具体疑问,同时建议进一步明确化疗方案与患者体表面积的关系,并补充肿瘤学指标的评价内容,以增强病例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04

病例四


讲者4侧.jpg

邓媛教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邓媛教授分享了一例肠癌治疗引起CTIT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因“升结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反复减少4月余”入院。患者全身黏膜未见瘀点瘀斑,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严重减少,生化指标异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腹部超声提示脾大。患者曾接受多次化疗,期间反复出现骨髓抑制,予升血小板、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骨髓检查显示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数量极少,治疗团队诊断为CTIT。经多种升血小板治疗方案,包括TPO、海曲泊帕、艾曲泊帕及激素等,效果均不理想,最终换用罗普司亭治疗,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上升,并维持稳定。

讨论7.jpg

讨论8 (2).jpg

申丽君 教授

周涛琪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申丽君教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周涛琪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阐述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并强调了基因检测详情展示的必要性。随后,专家们围绕病例中肿瘤分期及后续治疗、化疗后脾脏肿大和血小板减少等话题进行提问与热烈讨论。

05

病例五


讲者5侧.jpg

王晓华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王晓华教授分享了一例肺癌CTIT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因左肺占位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非粘液型原位腺癌伴中低分化腺癌,且存在淋巴结转移。基因检测显示EGFR第21外显子(pL858R)位点突变。术后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因病情进展转为姑息治疗。一线治疗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病情一度得到控制,半年后出现腰椎转移,基因检测提示T790M突变,遂换用奥西替尼治疗。一年后患者病情再次进展,出现右肺转移灶较前增大增多,颈椎转移,三线治疗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及卡铂,疗效评估为PR,期间患者还接受了颈胸椎转移灶的放疗。两年后,患者在复查时发现两肺转移灶增大,进入四线治疗,采用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紫杉醇胶束。在四线治疗的第三周期,患者出现Ⅲ度血小板减少,予TPO治疗无变化,予以海曲泊帕治疗血小板略有上升,更换为罗普司亭后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顺利完成四周期治疗。

讨论9.jpg

讨论10.jpg

万莉 教授

郑松 教授

南京市第二医院万莉教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一医院郑松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高度评价了病例的系统性和治疗团队的专业性,患者的总生存期(OS)将近七年是非常不容易的。随后,专家们围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及血小板减少的处理方法、化疗与免疫联合治疗中血小板减少原因的鉴别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宝贵建议。



总结



在五位参赛选手精彩分享以及点评嘉宾热烈点评后,王晓华教授成功晋级决赛,褚俊峰教授、张甘露教授、王莹教授、邓媛教授获优秀奖。史美祺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强调,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辅助治疗同样重要,特别是年轻医生需要更加注重不良反应的管控,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共聚一堂,共话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颁奖2.jpg

颁奖1.jpg

优秀奖颁奖合影

王晓华教授晋级决赛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