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血管组:徐佳洁
常见的两种院前转运模式包括逐级转运模式(drip and ship model)和直接转运模式(mothership model),前者指先将患者送至就近的初级卒中中心,给予静脉溶栓后如果考虑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再将患者转运至具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卒中中心;后者指发病后直接将患者转运至具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卒中中心。逐级转运模式与直接转运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对于疑似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哪种模式更优尚无定论。
RACECA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终点评价的临床试验。旨在于评估有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佳院前转运模式。前期发表的RACECAT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逐级转运模式的静脉溶栓率更高、发病至静脉溶栓的时间更短,而直接转运模式的血管内治疗率更高、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更短,两种转运模式的主要终点——90天mR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
因此,来自西班牙的Natalia Perez De La Ossa教授在2021 ISC上公布了RACECAT研究的二次分析结果。此次分析旨在探究大血管闭塞的卒中亚型以及转运至血管内治疗中心的时间是否影响患者从直接转运模式中的获益。
研究通过院前急救(EMS)人员识别疑似LVO(RACE≥5)的患者,随机分为逐级转运组和直接转运组,将LVO的患者以及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纳入主要终点分析。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90天mRS评分。
研究对1401例疑似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最终纳入二次分析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直接转运组482例,逐级转运组467例。直接转运组中333例患者(69%)证实为LVO,235例患者(49%)行血管内治疗;逐级转运组中198例患者(42%)证实为LVO,184例患者(39%)最终行血管内治疗。
主要终点分析结果显示,对于LVO患者,直接转运模式相较于逐级转运模式并不能改善预后(校正OR 1.225,95%CI 0.887-1.690);而对逐级转运模式中的LVO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静脉溶栓分组,发现逐级转运模式且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与直接转运模式的患者相比,90天mRS评分0-2分的比例虽然增加,但差异不显著(32.9% vs 29.6%, p=0.07)。对接受EVT的LVO患者而言,尽管直接转运模式的发病至EVT的时间短于逐级转运模式(214分钟 vs 270分钟),但两种模式下的EVT对预后也无明显影响(校正OR 0.952, 95%CI 0.673-1.347)。
随后,研究者对转运至有血管内治疗卒中中心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两种转运模式对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转运时间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在转运时间小于60分钟时,将患者直接转运至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卒中中心可能有益;而在转运时间大于60分钟时,将患者转运至就近的初级卒中中心则可能更为合适。
RACECAT研究的二次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转运模式与逐级转运模式不影响伴有LVO的急性卒中患者以及接受EVT治疗患者的预后,转运时间的长短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此外,研究者认为逐级转运模式可能更适用于有溶栓适应证的LVO患者,以及转运时间较长的患者。然而,这项研究结果仅适用于目前拥有较为完善的初级卒中中心与综合卒中中心的院前转运系统的地区,同昨日大会上汇报的BEST-MSU研究一样,RACECAT研究也在提醒我们需要在院前急救系统的建设中投入更大的努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