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陈某,17岁,汉族,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半月余,加重2天”入院。
1.患者少年男性,急性病程。
2.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39℃,伴少量咳嗽咳痰,寒战流涕,至当地社区医院予以消炎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清),出院后口服头孢及止咳糖浆治疗。之后仍有咳嗽咳痰伴低热症状,未予重视及治疗。
3.两天前患者咳嗽咳痰加重,为黄脓痰,伴发热,最高38.7℃,伴鼻塞流涕、寒战、咽痛,遂于余杭区中医院就诊。
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左下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30×10^9 /L,中性粒细胞81.7%,C反应蛋白77.07 mg/L。
流感四项提示:腺病毒、甲流、呼吸道合胞、乙流抗原均阴性。
4.为求进一步诊治,遂于我院门诊,拟以“肺炎”收住入院。
氯化钠针100ml+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先锋美他醇针)静脉滴注抗感染。
丙酸倍氯米松+ 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雾化吸入化痰平喘。
桉柠蒎(切诺软胶囊)口服化痰止咳。
鉴别诊断1 肺炎?肺结核?肺癌?
鉴别诊断2 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哦,别忘记还要考虑支原体性肺炎?
整理
思路
急性病程、久咳(半月余)、“感冒”症状;
推断:可能肺炎。注:肺结核、肺癌(慢性咳嗽多见)
使用头孢、头孢美唑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明显效果—胸片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推断:耐药菌、支原体、病毒性肺炎。注:支原体和病毒均无细胞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
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轻微升高;
推断:支原体、病毒性肺炎可能性更大。注:细菌性肺炎往往炎症指标显著升高
排除呼吸道病毒、腺病毒、甲流、呼吸道合胞髌骨、乙流感染。
推断:极有可能为支原体性肺炎。
那么我们该做哪些辅助检查呢?
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是目前诊断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10~14d),敏感性与特异性差,不适用临床诊断,专家推荐,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采取血清学和核酸的联合检测,以提高检出率。
血清学检查
原理
胶体金法,采用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结合金标免疫渗滤试验,以间接法检测血清中的MP-IgM抗体。
要求
必须使用新鲜血清测定,无法及时检测应于-20℃以下保存,用时取溶解后离心取清液检测。
影响因素
①经过冻融后的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可能会下降;
②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抗体能力低;
③感染时间短或处于窗口期,由于抗体不存在或含量较低,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④个别免疫受抑制个体或免疫亢进个体检测结果具有差异;
⑤HOOK效应;
⑥少数标本(加抗凝剂、促凝剂、高血脂、高血红蛋白、高胆红素、溶血可使反应背景加深。
检测结果分析
MP-IgM | MP-IgG | 临床意义 |
+ | - | 急性感染(初次感染) |
+ | + | 初次感染晚期(不一定需要治疗)、再次感染 |
- | + | 感染初期或既往感染 |
- | - | 未感染、 感染(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不全患者,需要治疗) |
MP-IgM阳性一定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吗?
MP-IgM阳性不一定是正在感染的状态,还需要结合MP-DNA检测结果、动态监测MP-IgM和MP-IgG滴度水平变化及临床表现和胸片来判断感染的程度、感染部位以及需不需要治疗。
原理.
要求
影响因素
①检测结果受标本采集的影响较大,标本运送及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核酸降解;
②需要在具有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认证资格的实验室完成;
③血性标本及某些药物可能抑制Taq酶活性而导致假阴性。
临床意义
核酸扩增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快速,不受年龄、产生抗体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MP感染早期的检出率最高,支原体感染者MP-DNA随着病程延长检出阳性率下降,MP-DNA可直观反映肺炎支原体在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观察MP-DNA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
经进一步检查,该患者MP-IgM和MP-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IgE为501 IU/ml(↑),初步可以判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停用头孢,改用阿奇霉素(希舒美针),患者5天后病情稳定,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出院。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应结合年龄、病程、临床症状、感染性指标等多种诊断指标,辅以MP特异性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综合判断为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作者:余杨
本文首发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