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王松灵委员:“5+3”一体化培养医学博士服务临床,把全科医生网底扎牢

2021-06-2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全国两会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从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已经参加了13次全国两会,在这位“老委员”眼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打动他的是什么?22日晚,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电话采访了王松灵委员。

王松灵院士.jpg

△王松灵院士

  • 李克强总理报告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8个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论坛报:今年的政协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给您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哪些关键词或内容?

王松灵院士:汪洋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报告都比往年精简,而且都突出了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凝练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受到三个特点,第一,一共20页的政府工作报告,差不多有3页专门介绍新冠疫情,针对一件事情用这么大篇幅表述,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体现出新冠疫情防控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总理的报告里有8个字,我印象非常深刻,这8个字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GDP具体增速目标,这体现了政府实事求是务实的态度,体现了要将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用最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报告中反复提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未来着想的担当。第三,围绕保证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一章,第一句就是“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接下来又具体讲到,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公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研发,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基层卫生防控。这些措施都很具体。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这么具体的说明表述,前所未有。

王松灵委员在两会现场.png

△王松灵委员在两会现场

  • 我们建议的教育培养体系,既能把全科医生的网底扎牢,又能培养出高水平专科医生

论坛报:您的这些感受更加深了我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那么今年您提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松灵院士:今年我提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是《构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模式》,这个提案凝聚了首都医科大学很多人包括公卫方面专家的心血,大家集思广益,内容简洁,直入主题。提案最核心的建议是:建立我国公共卫生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分开的模式,常态管理由卫健委负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由国家直接负责,由国务院协调应急管理部和卫健委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构建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今年的政协会议首次制作了《政协委员文选》,创刊号第一期一共选刊了22篇提案,很高兴我的这个提案入选其中并且排在第二位。

提案入选.jpg

△王松灵委员的提案入选《政协委员文选》第一期

另一个提案是《从应对新冠疫情审视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最近这些年,每年的两会我都提交医学人才培养提案,因为我认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重大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我国医改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没有把医学人才培养作为医改的重心之一或者是重中之重,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应该是医改的主线之一。

我国现在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有好几个体系,一是5年本科加3年住院医规范化培训,这是主要体系,每年招收7万多人;二是5+3一体化临床医学硕士培养体系,每年招生8000人左右;三是8年制医学博士培养体系,每年大概1000多人。虽然卫健委和教育部曾经联合发文指出中国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以5+3为主体来培养,但是实际上没有落实到位。比如住院医规培那3年的培训目标应该是全科或通科医生,但很多地方是按照专科医生去培训,没有培养出全科医生。

我们团队提出来这样一个建议,将已经成功实施的“5+3”一体化培养体系作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主体,对合格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并且这个体系的培养主体目标定位为全科医生,这样的话就会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源源不断地到全国各地,这相当于一个网底,是把网底扎牢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和措施。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50%以内申请专科医师培训,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尤其对紧缺的传染病、呼吸疾病专科人才予以倾斜,合格者授予专科医师资格证书,与学位教育脱钩。对学术研究感兴趣者,可申请攻读医学科学博士学位(Ph.D)。如果这个体系能够落实,那么高水平全科医生就能确保源源不断,高水平的专科医生也能培养出来,这是最优化的培养模式体系。

三年前的全国政协会上,我就提出了这个方案。但一直没有实质性推动。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是缺乏全科医生,也就是说网底是漏的;二是高水平应急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包括从事传染病、呼吸疾病、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缺乏,这些问题凸显出来,我们要好好反思,应该把我们的教育体系科学合理的重构,才能够确保合理的医学人才梯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医疗卫生第一线,才能确保医改成功。

论坛报:此次两会前夕,我们在医务工作者中征集他们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够关注的问题,其中比较集中的话题之一就是——“基层人才培养”,比如“基层医护人员精力和能力有限。能否让有科研能力的人员做科研,让临床型的人员做好医疗服务?”“基层医护人员继续教育不要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学分死板,不人性化。”你们提出的“5+3”一体化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培养体系,是不是也能解决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这些问题?

王松灵院士:是的,不同类型的人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考核。按照“5+3”一体化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就采用医生的体系考核,考核他治病救人的能力,不要去考核他的科研能力。

  • 口腔医学伴随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终末的整个生命过程

论坛报:您既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又是口腔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您认为在医学教育领域,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呢?

王松灵院士: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两个并列的一级学科,有很多共性。两个学科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都应该是一致的。中国的口腔医学生在培养期的前2~3年和临床医学生一样要经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理论和实习学习阶段,完成这两个阶段后,才可进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口腔科临床操作的训练阶段。在我国,口腔医生培养,不仅关注口腔局部,还有大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因此相对知识面广,宽口径,发展后劲可能更大一些。口腔医学作为一级学科,包罗万象,是一个更加融合和交叉综合性的学科。比如包括了美学,材料学,还有力学等等,因此口腔医学的知识综合度和交叉度可能更广一点。另外口腔医学的操作性强,因此培养要更加精准。口腔医生的临床前培训中操作的规范要求更多,基本上所有科室都要求有比较精准的操作体系。还有一点很重要,口腔医学伴随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终末的整个生命过程,都需要预防和保护口腔卫生,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根基。

王松灵委员合影.png

△王松灵委员(右三)与代表委员一起合影

  • 今年的两会一定会载入史册!

论坛报:您从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是“老委员”了,今年的两会,从会务安排、议程设置以及代表委员们交流的内容上,您觉得跟以往的两会有哪些不同?

王松灵院士:这一届的当然有太多的不一样了。这是在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是全国人民期盼的两会,这种期盼的内涵跟往年完全不一样。两会的召开就意味着中国的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所有代表委员都精神饱满,而且这次两会的组织难度也大了很多,我们来了以后要测核酸,每次开会外出都戴口罩,测体温,整个的支撑体系和组织准备都跟往常不一样,今年的两会一定会载入史册!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郑桂香采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