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以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和血浆肾素浓度(PRC)降低为主要特征,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
误区7
立卧位试验可以鉴别PA的类型
由于APA患者的PAC有昼夜节律,且基本不受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的影响,反之,IHA则对血管紧张素Ⅱ十分敏感,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立卧位试验曾用于PA的诊断分型。然而,对于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没有成功,而肾上腺CT显示也确实有单侧肿块的患者,一些专家建议采用立卧位试验来加以辅助鉴别。
PA的分型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和关键,决定了个体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并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仍有不少临床医生主要依赖影像学(如CT)特点进行分型判断,但多项研究表明其准确率仅为54%~64%。国内外指南或共识均推荐AVS作为PA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误区8
可完全依赖肾上腺CT结果
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临床上,不少临床医生依据高血压、低钾血症、PAC高、PRC低等典型表现,结合肾上腺CT发现腺瘤样结节,就贸然进行手术。实际上,CT仅是形态学检查,无法肯定结节一定具有分泌醛固酮的功能。另外,CT并不能发现所有腺瘤,特别是直径小于1 cm的微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CT扫描也可呈“结节样”“腺瘤样”改变。
此外,40岁以上的PA患者,常常伴有无功能腺瘤,因此仅通过CT检查无法明确所见结节是否是APA。我们不能轻信CT结果,AVS才是PA分型的“金标准。
但是,对于个别患者,美国PA指南也推荐不必行AVS,可直接根据CT结果进行手术。但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小于35岁;②有高血压、自发性低血钾、PAC明显增高、PRC低等典型PA表现;③CT示单侧肾上腺典型腺瘤,对侧肾上腺正常的患者。
误区9
应该对APA行肿瘤剥离术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提出,“APA首选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尽可能保留肾上腺组织”,从而导致国内许多医生陷入“APA应该行肿瘤剥离术”的误区。
2016 年美国PA指南已经推荐单侧肾上腺全切术治疗APA,其主要依据是AVS只能确定哪一侧为醛固酮的优势分泌,而无法明确具体的病变部位、数量多少、病变性质,并且CT显示仅有单个“肿瘤”的PA患者,往往术后会发现多个结节,因此部分切除术可能出现术后不缓解的现象。法国内分泌学会发表的《原发性醛固酮肾上腺手术共识》也推荐肾上腺全切术治疗APA。该共识指出10%~25%的APA患者伴有多个CT无法识别的结节,且不能确定这些结节是否会分泌醛固酮,因此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可能会增加复发的风险,原则上应选择整个患侧的肾上腺全切而非肿瘤剥离术或者部分切除术。
误区10
PA手术后血压一定恢复正常
PA手术后血压并不一定能恢复正常。多项研究证实PA手术后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明显下降。鉴于PA治疗的目的是延长寿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故PA手术的获益仍值得期待。
来源:MediEndo周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