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了规范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提升神经重症医疗质量,促进神经重症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由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委员会指导的“神盾行动——神经重症质控推广项目”于2022年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培训、推广质控标准,提升神经重症医生对重症患者的管理能力,以造福广大患者。该项目目前已开展多次宣讲与培训项目,来自全国的神经重症学科专家就神经重症学科发展和质控标准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建议。现针对系列会议中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整理与会专家的精彩解答,以飨读者。
Q4、神经重症患者的拔管时机该如何确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文雄教授:意识与咳嗽反射是影响神经重症患者拔管时机的最主要问题。在临床中,当遇到意识较弱的患者,即便有一定的咳嗽反射,也要十分慎重,因为这类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概率非常高,建议当患者意识恢复到能够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令做出反应后再拔管。在呼吸相关指标中,相对于氧饱和度,二氧化碳的蓄积可能更影响拔管,当二氧化碳蓄积超过机体的代偿限度后会抑制呼吸,从而增加拔管的失败率。
北京协和医院翁利教授:拔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氧饱和度等数值等呼吸功能是一方面的衡量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咳嗽反射与气道维持能力,这也是临床中导致拔管失败的常见原因。尽管不断有研究者在探索拔管的关键指标,但由于临床混杂因素太多,因此很难有统一、标准的指标与流程,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北京天坛医院张琳琳教授:在神经重症中,脱机拔管的管理问题比在综合重症中更为突出,其影响因素复杂,并且神经外科和ICU医生对患者的评估存在差异。针对这一现状,临床中一直致力于如何简化拔管评估工作,寻找能够在床边进行快速准确评估的方法。在评估时,第一步要确认患者颅内情况和呼吸循环情况是否稳定;其次要确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但目前多数研究已证实血氧饱和度在神经重症患者的气道评估中意义不大;第三步是进行自主呼吸实验(SBT),无论是T管试验还是PSV均不存在较大问题;而真正影响拔管成功与否的是最后一步拔管反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