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机械通气方式对心脏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024-04-16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 Type on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发表期刊: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IF(2022):2.8]


通讯作者:余海


第一作者李雪霏,毛文杰


主要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推荐理由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但实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通气模式未达成共识。该项随机对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探索常用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人群肺部结局的影响。




研究解读

心脏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作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及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继发的肺损伤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既往大量文献报道,包括小潮气量、适当呼气末正压和肺复张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是实现该策略的机械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或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可能影响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肺保护效果,目前最优通气模式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中比较了压力控制通气(PCV)、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三种通气模式对术后7天内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胸腔积液,支气管痉挛等)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研究共纳入1368例患者,每组456例,PCV组、VCV组和PCV-VG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6%、40.1%和36.9%,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7天内肺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30天死亡率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与VCV组相比,PCV组和PCV-VG组的气道压力峰值明显更低,动态顺应性值更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时,虽然压控控制通气和压控容量保证通气两种模式的呼吸生理参数更好,但三种常用的通气模式的选择对成人心脏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不产生影响。



专家点评

鉴于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缺氧再灌注、输血、手术损伤及机械通气本身对肺部预后的影响,如何降低心脏手术人群的术后肺部并发症一直是巨大的挑战。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公认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这项通气策略中关于通气模式的选择证据较少且存在争议。2019年国际上关于围术期机械通气的专家共识也未就通气模式给出指导意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种通气模式因呼吸驱动方式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变化,进而影响手术患者的肺部结局。PCV-VG模式因为结合了PCV和VCV两种模式的优点,理论上可能改善肺部预后,但是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这项研究创新性的在大样本量的心脏手术人群进行探索,首次评估了三种通气模式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的影响。研究观察到在术中肺顺应性、吸气峰值压力等中间呼吸参数指标方面,PCV模式和PCV-VG模式要优于VCV模式,同以往在心胸科、普外科等手术类型中开展的研究结果类似。然而,研究的主要结果并不能证明PCV-VG模式在心脏手术人群中有预防或降低PPCs的优势。尽管如此,该项研究的开展仍为围术期机械通气和肺部并发症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潜在基础,为心脏手术临床麻醉通气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


image.png
通讯作者
余海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一党支部书记。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成都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科建设与管理学组副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医促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胸心外科手术麻醉。200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Alfed医院学习肺移植麻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麻醉科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机制及脑保护研究。参与编写学术著作7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2022年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应用研究类一等奖1项(排名第1),2021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编委和《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常务编委。



image.png
第一作者
李雪霏

医学硕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围术期机械通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相关的临床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Anaesthesia等麻醉学领域顶级期刊共7篇。



image.png
第一作者
毛文杰

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简阳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部副主任医师。任四川省麻醉专委会、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第一届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成都市医学会麻醉专委会青年委员。






团队介绍

本团队是余海教授领导的麻醉学临床研究团队。团队长期致力于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方面研究,尤其是围术期通气优化管理研究。多项研究着手于术中机械通气设置和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填补国内甚至国际围术期通气策略/模式相关研究的空白,为解决机械通气各大争议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支持。研究成果发表在Anaesthesia、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和Anesthesia and Analgesia等麻醉学领域顶级期刊,并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应用研究类一等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