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提升疼痛综合管理能力 2023年世界镇痛日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3-10-16作者:静会议
非原创

      10月15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世界镇痛日发布会在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举行。本次发布会汇集了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疼痛学专家。中国疼痛医学奠基者、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周军院长,中华医学会王健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疼痛学会主委刘晓光教授,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一附院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主任熊东林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疼痛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林建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王文教授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2.jpg

图:发布会现场

涉及面广,提升疗效需加强学科合作


本次大会上,韩济生院士宣布,2023年“世界镇痛日”主题,仍然聚焦于“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Integrative Pain Care)”,彰显出疼痛综合管理在全球的突出地位。韩院士指出,慢性疼痛病因众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因此,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疗需要医院多个学科的密切协作,建立疼痛综合管理体系。在这种多学科合作中,疼痛科应当担负起核心作用,这样才能提升慢性疼痛的诊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樊碧发教授在会上提到,作为疼痛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性疼痛,尤其是难治性疼痛的诊疗中疼痛学科需要发挥引领作用。据介绍,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中,设置癌性疼痛多学科合作机制(MDT)的占比仅为37.8%。而且,主要集中在三级以上医院,二级医院开展癌性疼痛MDT治疗的比例不足25%。因此,建议加快落实疼痛综合试点工作,建立医院疼痛综合管理机制,提升疼痛综合管理能力,发挥试点医院的辐射能力,才能惠及更多的患者。

疼痛综合管理,要发挥龙头医院带动作用


会上,中华医学会王建会长指出,疼痛学科以慢性疼痛诊疗为主要方向,在疼痛综合管理中起着“排头兵”的作用。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中,有疼痛科设置的医院占41.2%,有疼痛病房设置的医疗机构只有25.7%,与患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慢性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表示,在疼痛综合管理中,要发挥龙头医院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及辐射能力。据悉,北京市疼痛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住院患者8小时内疼痛量化评估完成率为100%,微创手术的治疗率为90.1%,均据全国前列。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疼痛专业质控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北京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北京市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夯基项目及疼痛专科医联体的牵头单位,多年来构建了完整的疼痛综合管理体系。作为全国诊疗中心、疼痛综合管理的试点单位,建立了疼痛学科牵头的“疼痛科+”疼痛综合管理模式,联合皮肤、肿瘤等多个学科,为各种慢性疼痛患者提供完善的综合治疗。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及多学科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学科的辐射作用,积极推动慢性疼痛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更好为患者服务。

机制复杂,关键指标仍需提升


在本次会议上,樊碧发教授还指出,提升疼痛综合管理水平就是要优化医院内疼痛综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统筹各相关科室,运用各种诊疗手段及时干预,缩短患者疼痛时长、缓解患者疼痛强度。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提高全院疼痛评估率,因为疼痛评估是疼痛综合管理的启动点。全国疼痛专业医疗质量调查显示,2021年癌性疼痛住院患者8小时内疼痛量化评估完成率为75.5%,24小时内疼痛有效缓解率仅为62.8%。因此,建立全院疼痛患者的及时、有效的评估制度,才能尽快为患者解除痛苦。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达颖教授在发言中谈到,综合疗护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疼痛诊疗要聚焦于多个学科、多个靶点、多种手段的联合运用。近年来,一些常见疼痛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相较于2020年,其治疗有效率提升了12.56%,但作为疼痛学科的核心技术,微创手术治疗率仍然只有57.4%。疼痛科仍需努力。

(中日医院疼痛科、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