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CAR)T(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在难治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NAD)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针对这一创新发展,中国专家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并充分考虑中国医疗实际需求,制订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专家共识(2025年版)》(以下简称《专家共识2025》)。该共识主要针对NAD进行了详细阐述,更加注重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便于临床实践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神经科领域推广CAR-T细胞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适用于CAR-T细胞治疗的难治性NAD类型
目前临床可及的CAR-T细胞产品主要靶向B细胞,因此《专家共识2025》建议将CAR-T细胞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定位于由B细胞介导或深度参与的难治性NAD。自2021年CAR-T细胞首次用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以来,国内外多家中心陆续报道了CAR-T细胞用于治疗明确由抗体介导或B细胞深度参与的NAD,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由此推测,具有类似致病机制的难治性NAD也可能从CAR-T细胞治疗中获益。此外,CAR-T细胞能够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为生物制剂难以控制的、主要由鞘内合成致病性抗体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和临床获益的可能。
二、难治性NAD可选择的CAR细胞类型
除T细胞外,基于CAR的细胞疗法不断探索利用自然杀伤细胞(NK)、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细胞的可能性。
1.CAR-NK
NK以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方式结合靶细胞,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且NK来源广泛(外周血、脐带血、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等),可以作为现货型产品有效减少使用等待时间。相比CAR-T细胞,CAR-NK可能具有较低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风险,CD19 CAR-NK细胞疗法目前已在复发/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尽管如此,CAR-NK寿命较短、扩增较差,需要综合评估选择。
2.CAR-Treg
CAR-Treg可以通过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活性,限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的微环境。在NAD的临床前探索中,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髓鞘碱性蛋白CAR-Treg已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中观察到初步疗效。但目前Treg的体外扩增和制备过程复杂,在某些炎症条件下可能转分化成效应T细胞,从而失去免疫抑制功能。
3.CAR-γδT
γδT细胞可以以非MHC限制性方式结合靶细胞,是异体CAR-T细胞的最佳载体,CD19 CAR-γδT细胞已被应用在SLE的临床试验中,其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尚未公布。
4.CAR巨噬细胞(CAR-M)
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作用,CAR-M目前主要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中探索,未来也有可能拓展用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三、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目前大多数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主要借鉴血液科领域的经验积累。最常见的包括细胞因子相关不良反应,如CRS、ICANS等。
参考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发布的共识,可根据严重程度将CRS、ICANS分为4个等级。处理原则包括:①对症支持治疗,缓解患者症状,如物理降温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体温、补液、吸氧等。对于ICANS患者,可选择适当头部抬高体位促进静脉回流,并给予镇静、抗癫痫、降颅压治疗。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例如,对于1~2级CRS,在对症支持治疗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给予托珠单抗;如果托珠单抗治疗效果不佳或严重发生CRS(≥3级)时,可加用激素治疗;4级CRS应转入重症监护室加强监护治疗。在上述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或行血浆置换。
四、CAR-T细胞回输前后NAD疾病的处理
《专家共识2025》指出,不同于血液系统肿瘤,NAD患者在CAR-T细胞回输前后的疾病管理需要特别关注。在淋巴细胞清除预处理之前,应逐步减量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以免影响自体CAR-T细胞的功能。但需要警惕减量或停药引发疾病复发的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此外,在从外周血单核细胞采集到CAR-T细胞回输的等候期间,桥接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是减少疾病活动风险的最佳桥接干预手段。
CAR-T细胞回输后的第一个月是其扩增的关键期。尽管目前尚无在此期间NAD复发的相关报道,但若发生疾病急性发作,治疗方案需要慎重选择。由于大剂量激素可能抑制CAR-T细胞扩增,同时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使用激素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是否使用激素需要个体化评估,在有CAR-T细胞治疗经验的神经内科和血液科医师参与的多学科会诊中充分讨论后决定。此外,其他急性期干预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因其兼具疾病控制和补充免疫球蛋白的双重作用,可作为优先选择;血浆置换可以作为备选治疗方案。
在CAR-T细胞回输后3个月内,需特别关注患者的免疫系统重建过程。据文献报道,CAR-T细胞在NAD患者体内存续时间通常为3~6个月,而B细胞恢复正常水平需要6~9个月。因此,当患者免疫系统重建后,若出现NAD急性发作,可参考常规处理方案进行管理。
五、CAR-T细胞治疗复发后处理
目前文献报道,大多数NAD患者在接受单次CAR-T细胞输注后能够达到无药健康生存的状态。这一成果令人鼓舞,也是《专家共识2025》制订的初衷,即推动该疗法的进一步推广。其可能机制包括:①通过清除B细胞/浆细胞,CAR-T细胞疗法可能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实现长期的疾病缓解;②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持续发挥杀伤功能,清除靶细胞,维持疾病控制;③CAR-T细胞可能形成免疫记忆,这意味着即使CAR-T细胞的数量减少,它们也能迅速响应并清除再次出现的靶细胞;④CAR-T细胞疗法可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及组织损伤;⑤CAR-T细胞疗法可能调节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平衡,以及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T细胞之间的比例,促进免疫耐受的恢复。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复发案例报道。根据《专家共识2025》,在CAR-T细胞输注后疾病波动或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中,多学科团队可综合评估后酌情考虑同种CAR-T细胞再次回输、不同靶点或者类型CAR-T细胞二次治疗。此外,CAR-T细胞治疗重建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如接受靶向B细胞的CAR-T细胞治疗患者,其体内重现的B细胞缺乏自身反应性克隆,B细胞稳态得到了恢复,因此考虑患者可能对既往无效的免疫抑制治疗产生新的反应,但相关研究尚少,需要进一步经验积累。
目前CAR-T细胞治疗NAD在长期治疗疗效与安全性的探索中尚存在不足,需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时间的前瞻性研究。此外,目前临床可及的CAR-T细胞产品主要靶向B细胞,因此主要适用于由B细胞介导或参与的NAD。对于其他类型NAD,需要探索新的靶向抗原。且相较于血液肿瘤,CAR-T细胞在NAD患者体内存续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优化CAR-T细胞的制备工艺,提高其扩增和存活能力,并优化CAR-T细胞的结构增强其靶向性、亲和力和杀伤力,降低脱靶效应和毒性。另外,CAR-T细胞治疗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进一步降低CAR-T细胞治疗的成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查看更多